據參考消息援引外媒報道,近期 在一項完全由機器人部隊執行的任務中,俄軍作戰人員首次在沒有人類步兵直接干預的情況下被俘。甚至押送俘虜的也是無人系統,無需烏軍士兵踏足戰場。
在這些士兵被俘虜之前,他們所在的俄軍陣地遭受到烏克蘭軍方“無人機和自殺式地面作戰平臺”機器人部隊的攻擊。
這是一個史無前例的重大事件:歷史上第一次,人類士兵在純粹由機器人系統發起的進攻中投降。
據外媒發布的配圖顯示,承擔烏軍地面進攻任務的機器人很可能包括帶有軍事功能的 機器狗 。
作為支撐推測的另一個依據,此前烏克蘭軍方曾經多次公開展示其“機器狗”訓練和演習的視頻。
去年,烏克蘭媒體在X平臺上發布了一段視頻顯示, 一架無人機在某未知地點的田野中投放了“戰斗機器偵察犬”,該機器狗隨后站起身并原地行走。
另一段由烏克蘭武裝部隊在去年發布的視頻顯示, 一名烏克蘭士兵正在樹林中利用 機器狗的熱成像攝像頭進行偵查。
綜合外媒的報道,烏克蘭軍方是從去年8月開始公開展示軍事用途機器狗的具體視頻信息的,包括一段軍用機器狗在斷壁殘垣城市街道中巡邏的視頻。
從展示的視頻中可以發現,軍用機器狗至少有以下幾個 用途 :
(1)能夠承擔在危險環境中運送彈藥和發動攻擊的任務
(2)配備攝像和熱成像等設備,能夠幫助操控人員遠程偵察
(3)體積小,熱信號低,有一定的反偵測能力
(4)穿越障礙物、地雷區等復雜地形的能力可能也較好
(5)可能還有自爆的機制,能夠在必要時防止被俘并進一步“殺傷”
當前還不知道烏克蘭軍方裝備了多少機器狗,并且在多大程度和多廣闊戰線上使用了機器狗。也不知道俄羅斯軍方是否也有類似的部署和戰斗實踐。
不過直覺可以告訴我們,在無人機已經成為俄烏沖突中“關鍵裝備”的同時, 更多機器狗的出現勢必將改變戰場的形式,增加復雜性,并可能彌補人類士兵的某些短板,從而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機器狗的軍事價值和局限
作為偵察用途為主的軍事科技裝備,機器狗相較于更小型、更高速的空中無人機具有三大優勢。
首先,它能夠進入無人機難以到達的區域。盡管有一些設計特殊的專用無人機可在建筑物內作業,但極為罕見,且實用性不高。機器狗則能以類似黑豹這樣的仿生學設計原理,更容易地攀爬和鉆入室內環境,從而搜尋房屋、掩體或壕溝系統。
其次,機器狗的載重能力一般也要優于無人機。能夠幫助士兵在危機四伏的道路環境中運送重要的物資。有些機器狗的“四足”被改造成了履帶,并配備了機械臂,可以用于排雷、防爆等任務,為人類士兵“開路”“擋災”。
第三,相對體積更小的無人機,機器狗內置的電池容量往往更大。更長的待機時間可以幫助它們長時間潛伏或者執行更長時間的任務。
在軍事歷史上,美軍曾經在較早時候就使用了類似機器狗的設備在伊拉克等戰場上。當時這些履帶式的狗形機器人主要被用來排爆,受到美軍的好評。
當前美軍所使用的四足機器狗最早可追溯至波士頓動力公司在2006年前后為美國陸軍開發的BigDog機器人。該型機器人的最初的研發設想是能在復雜地形上穩定行走。隨后,波士頓動力公司又開發了數款更小、更廉價以及使用噪音更低的產品。
據外媒報道,目前美國幽靈機器人公司(Ghost Robotics)的機器人產品正在美軍中接受測試。有些該公司生產的機器人被當做移動攝像頭使用,有些則配備了可遠程操作的狙擊槍,甚至反坦克火箭筒。
當然,歐美等國軍事部署機器狗或者戰爭機器人的一大阻力還在于倫理層面的問題。社會和輿論界依然對在戰場部署殺傷性機器狗或者機器人以“對付”人類,持非常的保留意見。即便目前國際社會還沒有具體的立法可以避免這些部署。
另外還有軍事專家也發出預測,集成了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具身機器人(機器狗)一旦被使用到戰場上,這將會是更加嚴重的“人性危機”。
原因是具身智能體在與物理世界的交互過程中,通過感知、控制和自主學習來積累知識和技能,并能形成智能并影響物理世界的能力。這無疑可以幫助機器狗脫離“人類操控員”的控制。
據中國軍網的一篇文章所述,實施戰術端打擊任務的具身智能體,不再只是接受命令的“戰斗員”,而是能夠依據外部變化適時作出調整和干預的“指戰員”,大大增強了作戰行動適應性。
但這也意味著其在執行“戰爭任務時”,尤其是涉及攻擊、傷害甚至殺害人類士兵時候,有了更接近自主的智能,倫理道德底線如何界定,還有待論證。
我國在具身機器狗領域的優勢
七月初,在“智繪光谷”CMG世界機器人技能大賽的首賽上,由浙江大學人形機器人創新研究院研制的“新一代黑豹2.0”以10.3米/秒的速度打破由波士頓動力WildCat創造的8.89米/秒的機器狗紀錄,成功改寫了塵封十年之久的世界紀錄。
據悉,團隊從跳鼠和獵豹的運動方式中汲取靈感,采用仿生碳纖維小腿和獵爪式足墊,通過獨立的結構讓腿部三根分離的碳纖維小腿融合到一起,可以提升機器人高速運動過程中的強度、韌度等,讓四足機器人在戶外實現更高速的奔跑。
如果說這只是在“硬件方面”出彩,那么由宇樹科技和智元機器人所引領的具身智能機器人產品則在智能化方面也走在全世界的前列。
今年初,宇樹科技 發布的機器狗產品B2-W的視頻在全球范圍內引起了轟動,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也轉發該視頻,并評論表示“未來的戰爭是無人機的戰爭”。
宇樹的B2-W能夠完成后空翻、高空跳躍、載人越障等一系列高難度的動作,甚至能從高達2.8米的高空騰躍而下,輕松翻越40厘米高障礙物,也沒有任何受損。
據官網披露,這款機器狗可在空載狀態下持續工作5小時以上,最大移動速度為每小時20km,直立最大負重可達120kg,負載40kg時最大續航里程達到50km。
另一家機器人獨角獸企業智元機器人也有類似的四足機器狗產品:D1 ULTRA。其定位是專為特種及行業應用打造,基于RL強化學習步態,自適應各種復雜地形路面,具備自平衡、防傾倒、抗干擾能力。
目前宇樹、智元等國內頭部具身機器人企業的四足機器人已經在電力巡檢、消防特種工作等領域有所應用,并都開啟了商業化落地。云深處自研的X30四足機器人和數字化技術,已經成功交付新加坡能源集團電力隧道巡檢解決方案。
據東吳證券研報,2023年,中國具身智能市場規模已經達到4186億元。隨著大模型端的技術突破,具身智能市場規模增長有望逐漸提升,2027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6328億元。國內宇樹科技、智元、小米、優必選、華為、科大訊飛等知名企業均在具身智能領域積極布局,并已取得顯著進展。
2023年宇樹的高性能四足機器人占據全球銷售份額的69.75%。東吳證券預計2025年宇樹出貨量有望實現50%以上增長。2024年珠海航展上,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展出了自主研制的機器狼。隨著軍事應用領域的不斷開拓,未來包括四足機器人在內的具身機器人有望拓展更多的使用場景。
尾聲
人工智能技術下的具身機器人如同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幫助人類處理特種用途、消防、應急、安防等用途;另一方面,也可以被用在軍事上,進而對人類士兵造成殺傷,并可能影響軍事沖突的最終結局,這是新課題必須得到足夠的重視。
套用解放軍報一篇文章作者的話說:國際社會應完善治理規則,確保人工智能始終在人類控制之下,反對濫用科技優勢挑動軍備競賽。一些國家大力推進軍事智能化建設,隨之而來的諸多問題不容忽視。如何在發展軍事科技與維護國際安全之間維持平衡,是各國必須面對的共同課題。
免責聲明
(上下滑動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現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個股、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為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另,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亦不對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投資有風險,過往業績不預示未來表現。財經早餐力求文章所載內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