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香港《南華早報》7月15日文章,原題:美國的人才流失如何變成中國的人才收獲近年來,中國高校的國際排名穩步上升,這一成就得益于對教育、學生以及吸納海外人才的持續投入。這種人才回流的勢頭正在增強,因為美國政府在國際學生簽證問題上反復無常,并削減研究經費,這使得更多中國優秀人才放棄在美國的學習和研究計劃。
在過去5年中,前往美國的中國學生人數下降尤為明顯。同時,根據普林斯頓大學學者的一項研究,2010年至2021年期間,有近2萬名華裔科學家離開美國前往其他國家。
美國福特漢姆大學加貝利商學院兼職教授卡魯表示:“美國的簽證問題和政府審查,可能使有才華的中國學生和研究人員前往美國的意愿降低。華裔學者曾為美國學術研究作出巨大貢獻,美中政治緊張局勢的加劇使他們成為審查對象。”卡魯還說:“豐厚的科研經費與母語教學機會,讓歸國任教對頂尖學者極具吸引力,尤其是對那些更專注學術研究而非地緣政治的人才而言?!?/p>
科研經費的提升是吸引人才歸國的關鍵因素之一,其源于中國推動本土創新發展的努力。根據經合組織的報告,2023年中國研發支出總額突破7800億美元,已達美國研發投入的96%,而10年前,這一比例為72%。
卡魯說,“中國每年培養約140萬工科畢業生,為華為和比亞迪等可與硅谷競爭的科技公司提供新鮮人才。中國技術創新得益于工程專業人才、在浙江和深圳等地的先進制造生態系統,以及支持‘硬科技’行業投資的政策”。
中美之間擁有數十年的戰略學術合作與競爭歷史。1979年兩國簽署的《中美科技合作協定》于去年續簽,這表明雙方仍愿意繼續合作。有專家說,“推動國際化是中國大學提高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吸引美國學生來華是中國的目標之一。2023年底,中國領導人表示,為擴大中美兩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一代交流,中方未來5年愿邀請5萬名美國青少年來華交流學習。(作者諾拉·曼克爾,白曉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