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南中環橋將于7月19日零時起實施建成通車以來的首次全橋封閉維修施工,預計8月30日零時恢復通行。此次工程主要對南中環橋主橋的上耳板和懸索進行更換維修。施工期間實行全橋封閉施工。
南中環橋是由中鐵大橋局建設,采用全懸索結構,雙向八車道,主橋全長300米,設計荷載等級為城-A級,已經運行16年。該橋主橋橋型設計構思源于太原市八景之一的“蒙山曉月”。從橋的兩端看,如一只大雁。該橋采用了首創的蝶形多索面下承式系桿拱橋的結構形式。
作為連接汾河兩岸的重要交通樞紐,它晝夜承載著龐大的交通流量,是太原市交通壓力最大的跨汾河橋梁之一。南中環橋不僅承擔著大量的機動車通行任務,還為周邊居民的日常出行和城市的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交通保障。
近年來,太原城管市政部門一直按照《城市橋梁養護技術標準》要求,組織人員對全市橋梁設施開展常規性檢測工作,并委托專業檢測單位對跨汾河橋梁進行結構定期檢測。
針對南中環橋結構異形、受力復雜、交通壓力大等情況,市政部門已對其連續進行了12次監測。經過檢測觀察,一方面長期的汾河高濕度環境,水汽侵蝕、龐大車流量和強風作用,對懸索等部件壽命有顯著影響;另一方面,預防性更換老化部件,符合《公路纜索結構體系橋梁養護技術規范》對懸索部件15年至20年更換周期的要求。結合南中環橋的實際運行年限,當前已進入預防性更換的關鍵階段。
依據《公路纜索結構體系橋梁養護技術規范》關于核心索系部件使用年限的科學評估,此次對上耳板及懸索系統的預防性更換,是保障這一重要交通動脈持續安全服役的必然舉措。這不僅是對橋梁物理性能的必要修復,更是對城市公共安全與交通韌性的主動加固,確保其能繼續以最優狀態服務太原市民的出行需求與區域經濟發展。
此次維修工程主要涉及主橋上耳板及懸索的更換。上耳板位于車行道上方,施工難度較大,涉及高空吊裝、預應力斜拉桿拆卸張拉等復雜作業。為確保施工安全和質量,太原市政建管中心多次組織專家對施工方案進行論證,優化施工組織設計,落實安全保障措施,合理規劃橋上作業空間。
太原市市政建管中心橋梁管理所所長張立強介紹:“上耳板位于車行道上方,施工涉及高空吊裝、預應力斜拉桿拆卸張拉等。我們已多次組織專家論證方案,落實安全措施,科學規劃作業空間。”他強調,將按“時間不斷、空間占滿”原則高效安排工期,最大程度減少對市民的出行影響。
此次全封閉維修是依據國家養護規范實施的預防性工程,旨在保障橋梁長期安全運行,預計8月30日零時恢復通行。市政部門呼吁市民積極配合交通疏導措施,共同維護施工期間城市交通秩序。施工期間,市政部門將嚴格遵循相關規范和標準,采用先進的施工技術和設備,優化施工流程,提高施工效率,爭取在最短時間內完成維修任務,恢復橋梁的正常使用功能。張立強表示,市政部門將通過官方渠道實時發布施工進展,方便市民獲取最新信息。市民出行前請及時查閱最新信息。如遇緊急情況或需要幫助,可向現場執勤的交警、協管員或施工管理人員求助。
市政部門呼吁廣大市民予以理解支持,積極配合交通疏導,提前規劃繞行祥云橋、長風橋等替代路線,優先選擇公共交通出行,共同維護施工期間城市交通的有序與暢通。如果必須駕車出行,建議提前了解路況信息,合理規劃出行時間和路線,避開施工區域及周邊擁堵路段。同時,行人和非機動車經過施工區域附近時,也要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規則,按照現場交通標志和交警的指揮通行。此外,市政部門還將在施工區域周邊安排交警和施工人員進行交通疏導,引導車輛和行人有序通行。
來源:山西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