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通坦再次被調查,站在不同的立場看待“通話門”事件,會有什么新的發現呢?在這個時候,泰國相關機構發布民調數據,與洪森曾經發表的言論不謀而合,這又說明了什么問題呢?
在本月初,泰國憲法法院受理了上議院遞交的彈劾總理佩通坦的請愿書。從那一刻開始,佩通坦的總理職權被暫時收回。不過,佩通坦早有對策,在停職之前,她就做了人事調整,讓自己兼任文化部長。也就是說,佩通坦依然活躍在泰國政界。但憲法法院在受理彈劾請愿書的同時,也規定了她必須在15日之前提交辯護書。現在15日期限已到,佩通坦無法按時提交辯護書,只能尋求延期。
不過,這還不是佩通坦面臨的唯一問題。近日,泰國國家反腐敗委員會決定成立調查小組,聚焦佩通坦與柬埔寨前首相洪森的邊境爭議談話錄音,對她涉嫌違反道德標準進行調查。也就是說,佩通坦在接受憲法法院調查的同時,又再次接受調查。按照規定,如果反腐委調查結果屬實的話,按照以往泰國憲法法院判決的結果來看,佩通坦將終身被禁止擔任或競選公職。也就是說,佩通坦將被徹底逐出政壇。
站在佩通坦的角度來看,她確實是被冤枉的。因為她的出發點是為泰國著想的,本想著通過私人關系降溫局勢,修復雙方關系。沒想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洪森的目標根本不是邊境局勢,而是將計就計,從佩通坦這里打開泰國爆發內亂的突破口,徹底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不管怎么說,佩通坦在通話中的言論被曝光,確實對泰國這個國家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所以,做錯了事,付出相應的代價是應該的,這也是佩通坦政治生涯成長需要交的“學費”。
站在泰國的角度來看,佩通坦的言論確實引起了爭議,為了維護國家穩定,必須要從國家利益出發做出取舍。所以,作為事件的當事人,佩通坦理所當然地就成了犧牲品。而在佩通坦被停職之后,泰國也沒有像洪森預想的那樣陷入內亂。從軍方的表態,到反對派的言論來看,泰國對柬埔寨在立場已經達成了共識,就是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分歧,但不會妥協。
站在泰國民眾的角度來看,正如有些民眾說的那樣,“同樣的人輪流賣菜,父親離開,女兒接手,什么都沒變”。也就是說,政治層面的斗爭對于民眾來說,沒有什么意義,他們也不會去關心政權更迭之類的事情。
所以,“通話門”這件事,從不同角度來看,它所具有的意義也是不一樣的。但在這里,我們還需要關注一件事,就是佩通坦正式“退位”之后,新的泰國總理又將由誰擔任呢?截至目前,泰國總理一職已經經歷了兩次調整。按照泰國相關機構發布的最新民調顯示,前總理巴育以超過三分之一的支持率成為新總理的頭號人選。巧合的是,不久之前,在洪森的“泰國需換總理”的言論中,他同樣對巴育贊譽有加。
換句話說,泰國總理人事變動可能并不是偶然,而是背后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推動。而泰國民調與洪森言論的不謀而合,或許也側面證明,泰柬雙方似乎達成了一種“默契”,通過對他信家族進行清算,來實現兩國和解。不得不說,洪森這是一種新打法。眼看泰國沒有按照自己寫的劇本那樣演的時候,直接將矛頭指向了他信家族,把積極的信號釋放給泰國最受歡迎的政客,這樣一來,他對泰國政府施壓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隨著佩通坦被調查,泰柬也達成“默契”,雙方接下來很可能會走到談判桌前,繼續就邊境分歧進行磋商。但這里就有一個問題,“通話門”事件的發酵讓洪森的信譽大打折扣,柬埔寨如何在談判中讓泰國相信它們做出的承諾呢?如果柬埔寨出爾反爾,又將閉門會議的內容公之于眾,對泰國進行攻擊的話,這又該如何解決?在中國有句話說得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如何重建泰國對柬埔寨的信任,將是洪森接下來著重解決的事情。不過,目前從泰國的反應來看,難度非常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