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玉米的“穗位高”,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是不是不抗倒呢?!這屬于“頭腦簡單”的直線思維。
因為,玉米的抗倒能力好不好,主要取決于3點:根系發達、莖稈質量好、抗或高抗多種莖腐病。
如果根系不好,再矮的秸稈、再低的穗位,也會倒伏或莖折;
如果莖稈質量不好,再矮的秸稈、再低的穗位,也會倒伏或莖折;
如果對鐮孢菌、腐霉菌兩種莖腐病不能“高抗”或“抗”,再矮的秸稈、再低的穗位,也會倒伏或莖折(中抗鐮孢菌莖腐病的是10.1%—19.9%病株率,中抗腐霉菌莖腐病的是20.1%—29.9%病株率,兩種累計發病為30.2%—49.8%),根莖腐爛了,你怎么可能不倒呢?!
大家可以想一下:四五米、五六米高的竹子,你見過倒伏的嗎?!
另外,大家都知道:玉米“棒三葉”的光合作用對產量的影響巨大。
如何提升“棒三葉”的光合作用,決定了玉米的高產和高產到什么程度。
對比,王克如老師、汪黎明老師、郭慶辰老師、張書申老師的觀點如下:
在高而不倒、高而不折的前提下,玉米像“武松”,穗位高一些,利于玉米顯著提升產量。
而且,在以上的基礎上,再加持“株型高光效”,葉片不擁擠、相互不遮陰,更利于一畝增產幾百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