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黑海那邊可不太平 —— 羅馬尼亞的 F-16 戰斗機在敖德薩上空對著俄羅斯的蘇 - 35 “動手” 了。雖說扔的是紅外干擾彈,沒真刀真槍打起來,但這事兒的分量可不輕。要知道普京早就劃下紅線:“外國軍隊進入烏克蘭就是宣戰”。現在北約的飛機直接和俄軍戰機對峙,這紅線怕是真要保不住了。更讓人揪心的是,不光羅馬尼亞,三十個國家正湊成一股勁兒往烏克蘭周邊靠,這場仗看樣子要變得更復雜了。
說起來羅馬尼亞敢 “打頭陣”,背后肯定不是一時沖動。這陣子巴黎郊外的軍事基地里,三十個國家的參謀人員忙得腳不沾地,鍵盤敲得噼里啪啦響。他們搞了個 “自愿者聯盟”,聽著像幫忙,實則是把各國的優勢都攢到了一塊兒:德國出裝甲車,日本出錢,土耳其管黑海部分海域,連瑞典、芬蘭的極地作戰經驗都用上了。
聽說已經有五萬名士兵待命,就等個由頭跨過邊境。到時候接管港口、盯著談判,甚至還說要 “幫忙重建”——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是想把軍隊安在東歐前沿,說是 “維和”,更像 “駐軍”。
這三十國聯軍的火力可不能小看。英國和法國私下里早就盤算好了:芬蘭和挪威組隊負責嚴寒作戰,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專攻對俄電子戰,這套組合拳連北約內部都評估過 —— 整體火力比美軍一個重型整編師還強。
英國尤其積極,一口氣砸了十六億英鎊買導彈,嘴上喊著 “支援烏克蘭”,其實是盯著烏克蘭的稀土礦。要知道烏克蘭的稀土儲量占全歐洲七成,這買賣穩賺不賠。而法國、德國也沒閑著,馬克龍忙著牽頭,德國嘴上說 “謹慎”,轉頭就把豹 2 坦克運到了波蘭。連一直不太情愿的匈牙利,最后也默默開放了領空。
反觀俄羅斯,最近日子不太好過。前線每天要消耗三萬發炮彈,兵工廠三班倒也趕不上消耗速度,每月只能造五十輛 T-90M 坦克,根本填不上前線的窟窿。軍費已經占到 GDP 的 17%,財政壓力山大。
沒辦法,只能到處想辦法:用石油換伊朗的無人機,用糧食換朝鮮的炮彈,連導彈芯片都得靠走私。之前梅德韋杰夫還放狠話 “北約敢派兵就扔核彈”,現在看來更像壯膽 —— 真要扔核彈,難道不怕把柏林、巴黎都卷進來?最近試射 “薩爾馬特” 洲際導彈,與其說是威懾,不如說是給自己打氣。
有人可能會問,這些國家費這么大勁幫烏克蘭,真是出于 “正義”?
其實馬克龍一句話道破了:“救烏克蘭就是救歐洲自己”。說白了,烏克蘭就是歐洲的 “肉盾”。控制敖德薩港,就能卡住黑海的咽喉,保住歐洲的糧袋子;把軍隊部署在第聶伯河邊,等于在俄軍面前立起一道 “防火墻”。而且這事兒背后還有美國的影子 —— 之前特朗普放話要斷烏軍援,逼著澤連斯基割地,歐洲怕俄羅斯真打過來,只能自己扛大旗。
最諷刺的是烏克蘭自己。澤連斯基雖然被西方捧在手里,但前線士兵日子苦得很:F-16 遲遲不到位,子彈少到一天只能分五發,十八歲到五十歲的男人幾乎都被拉上了戰場。街頭征兵點里,多少人含淚和家人告別。
外國雇傭兵來了不少,最后卻成了炮灰,有人臨死前錄視頻控訴:“這不是衛國戰,是屠宰場!” 現在敖德薩碼頭上,一邊堆著西方援助的導彈箱,一邊停著掛五星紅旗的船 —— 船長們都知道,掛中國國旗能少點麻煩。
羅馬尼亞 F-16 開火,普京劃下的 “紅線” 被撕開個口子,三十國聯軍壓境讓局勢更緊張。歐洲賭上了冷戰后的戰略布局,俄羅斯被逼到墻角,烏克蘭成了棋盤。現在誰也說不準,這道被燒穿的紅線之外,是和平曙光,還是更深的泥潭。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場博弈已經進入更危險的階段,牽一發而動全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