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下午3點的東亞杯賽場,韓國龍仁市體育場的草皮在烈日下泛著白光。中國男足與中國香港隊的較量進行到第54分鐘時,一記花哨的挑球,像根火柴扔進了汽油桶——兩隊球員瞬間纏成一團,推搡、爭執(zhí)、喊話聲混在一塊兒,把看臺的驚呼聲都壓了下去。
事情得從王鈺棟那腳球說起。這年輕小伙兒當(dāng)時在中場一帶得球,輕巧一挑,球擦著對方球員的頭頂飛了過去,透著股子年輕人的銳氣。
可沒等他往前沖,身后的陳俊樂已經(jīng)動了——不是追球,而是胳膊一抬,結(jié)結(jié)實實地往王鈺棟身上靠了一下。
這一下來得突然,王鈺棟踉蹌了兩步還沒站穩(wěn),旁邊的賓紀文又湊了上來,兩人拉扯間,王鈺棟臉上明顯挨了一下,看那動作,像是被抓了一把。
連續(xù)兩下吃了暗虧,二十出頭的小伙子哪忍得住?王鈺棟猛地轉(zhuǎn)過身,指著對方就要理論。香港隊的祖連奴見狀也迎了上來,兩人臉對臉喊著什么,唾沫星子都快濺到對方臉上。這時候兩邊的隊友和教練席上的人都炸了鍋,替補球員往場邊沖,場上球員拉的拉、勸的勸,可越拉越亂,有人胳膊肘頂了一下,有人后背被推了一把,裁判跑過來連吹三聲哨子,掏出黃牌往兩邊比劃,才算把這團亂麻暫時扯開。
說起來,這場球從一開始就帶著點不一樣的勁兒。國足上半場靠著黃政宇的進球1球領(lǐng)先,可前兩輪輸給日韓的憋屈勁兒還沒散,隊員們踢得緊繃繃的,像是憋著股氣想贏回來。香港隊呢,落后之后明顯急了,拼搶動作越來越大,中場的攔截幾乎都帶著身體碰撞,裁判的哨聲就沒斷過。
更往前數(shù),這兩隊碰在一起,總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去年元旦熱身賽國足1比2輸了,打破了38年不輸香港隊的紀錄;再想想1985年的“5·19”,老球迷心里都有個坎。這些過往像層薄冰,平時看著沒事,場上一有火星子,就容易裂開。
真要論對錯,場邊的慢鏡頭看得清楚:陳俊樂那下“偷襲”和賓紀文的抓臉,擱哪兒都夠得上犯規(guī),說嚴重點,是壞了體育場上的規(guī)矩。可王鈺棟被惹急了之后的沖動,也讓沖突從小摩擦變成了大場面——要是當(dāng)時能先穩(wěn)住情緒,找裁判理論,或許場面不至于這么難看。裁判最后給兩邊都亮了黃牌,大概也是覺得,這事兒雙方都脫不了干系。
沖突過后,比賽重新開始,可場上的火藥味并沒完全散去。直到終場哨響,兩隊球員握手時,不少人還是臉拉得老長。這場1比0的勝利,最后卻被這陣沖突搶了風(fēng)頭,想想也是挺讓人唏噓的。
對于這件事,你怎么看?歡迎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