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極致追求效率的社會,總有人讓你感嘆:為了自己的,人生居然可以做出這樣的選擇。這些人可能是你的鄰居,或者是商店街紫色中一家小店的店主。每個人都不是奇特人物,也不太會是家長們給孩子做名人的人物,因為他們并面對日常無數的瑣碎和煩惱,她/他們沒有著急尋找答案,而是選擇接受自己的模糊狀態,以現有的能力面對不確定性,留給自己自由思考的空間。
二、故事
1.有人早上起床在東京街頭回收垃圾,晚上在劇場里講段子引得眾人發笑。發現“世上沒有那么多垃圾,但一旦掉下來,就變成了垃圾。”
2.有人離開日本面積最大的書店,在沖繩開家日本最小的舊書店,發現“一旦離開公司職員身份,就發現自己什么都不會干”。
3.有人畢業于大版藝術學院攝影專業,做了十年的獨居老人便當送餐員,拍攝了獨居老人生活狀態的照片,獲得了攝影大獎,舉辦了攝影展,出版了攝影集。
4.有人19年蓋一棟樓,從自己動手澆灌混凝土開始,只鼓勵人們成為社會的“消費者”當“創造者”。
5.有人是黑社會老大,入獄20年出獄后,建立非營利組織,為監獄里的監獄提供借書服務,鼓勵監獄接觸外部世界,看到未來生活的希望。“很多曾經犯過罪的,在改過自新的過程中,一下子要搞清楚人,很難。我們起跑線和別人不一樣,是從負分開始的,能達到零不錯,別想一下這個字就100分。”
三、作者自己在大學畢業后出國游蕩,不買房不上班,甘愿憂愁,用自己的節奏慢跑。20年后才回國,發現面臨高度老齡化和貧富肥胖的日本社會,沒有余力接納他這種“無用之人”,能走的路越來越窄了。路雖然變窄了,但也還是可以走。路該怎么走下去,是作者在采訪的過程中一直存在的問題。在這些人的故事里,作者看到的不是鼓舞人心的勵志故事,而是如何不確定性的智慧。希望以本書為引子,并討論更多的可能性和活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