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邵春雷
責編|郭新磊
正文共3565個字,預計閱讀需11分鐘▼
7月8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山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強調,要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強化社會治安整體防控,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確保社會大局穩定。
近年來,山西省陽泉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強化黨建引領,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大力推進綜治中心實體化建設與實戰化運行,不斷提升矛盾糾紛化解能力與社會治安防控水平,切實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強化黨建引領,中心帶頭解民憂
“以前回來晚了根本找不到車位,鄰里間常為停車吵架,這地鎖裝了又像堵了心鎖,心里真憋得慌……”平定縣西城嘉河社區南小區居民張女士回憶起過去直搖頭。
南小區10-14號樓2022年完成老舊小區改造后,因長期無物業入駐,造成停車管理真空,外來車輛隨意停放,部分居民為搶車位私裝地鎖,導致公共區域被分割、消防通道堵塞,停車矛盾頻發。
為破解這一困局,社區網格員將此事上報至綜治中心。綜治中心積極行動,引入意民物業,并組織居民、物業和社區三方召開座談會。會上,綜治中心聯合調解員、律師向居民講解《物業管理條例》,同時針對停車難等問題商定規劃方案。最終綜治中心與物業確定“拆除+規劃+管理”方案,集中拆除全部地鎖,重新規劃60余個車位并加強巡邏管理。
如今,小區路面平整開闊,車輛停放整齊,持續兩年的停車亂象徹底改觀。居民李先生特意到綜治中心點贊:“地鎖拆了,心里的疙瘩也沒了,現在鄰里見面都笑著打招呼!”
平定縣綜治中心主任董慧斌表示,將繼續以黨建為引領,把學習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轉化為實際行動,用心用情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陽泉市各級綜治中心將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納入工作人員必修課,通過“以上率下示范學、專題研討深入學、警示教育觸動學”三位一體學習機制,推動工作人員筑牢思想根基。市綜治中心帶頭開展專題學習,結合“轉作風抓落實促發展”提升年行動,圍繞“如何以優良作風推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展開深入研討。各縣區積極行動,帶頭踐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將學習成果轉化為為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的強大動力。
強化資源整合,推動多元解紛力量下沉
“去年我忘給母親繳納城鄉居民醫保,母親住院無法報銷,急壞我了。多虧礦區綜治中心幫忙,聯系醫保中心核定補繳信息,還教我在網上補繳,第二個月母親就能享受醫保待遇了!”居民王女士感慨道。
礦區綜治中心主任張燕介紹:“稅費、保險事務專業性強,我們成立6個調解工作室、84個人民調解委員會,挑選20名調解能手,邀請公職律師和勞動調解員參與,把居民稅費爭議調解明白。”
陽泉市礦區是工礦型城市區,城郊與礦區交錯,人口密集,有工礦企業200余家,企業和居民社保稅費爭議處理難度大。市委政法委建立“社會保險費征繳爭議聯合處置機制”,抓住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契機,將稅務部門整合進綜治中心,與相關職能部門協同工作。
線上,依托綜治中心通過信息系統上報處理爭議。今年3月,李先生反映社保繳費金額比預期多,網格員迅速上報,按六步閉環流程處理。經審核,發現是社保基數調整李先生未收到通知,系統將問題轉至社保信息專項處理組,聯合社保部門重新核算,一周內解決問題。
線下,綜治中心與稅務局聯合設立稅費征繳爭議聯合處置中心,社區專職網格員和稅務網格員定期對接,將稅費征繳爭議納入社會治理網格建設,就地化解矛盾。
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化解社會保險費征繳爭議278起,惠及356人次,補繳社保費51.9萬元。
強化“一站式”解紛,努力讓群眾少跑腿
仙人鄉七里峪村村民崔某安裝的屋頂光伏板,如同一道屏障,將王某院內的陽光幾乎全部遮擋,兩家由此矛盾不斷,經常發生口角甚至肢體沖突。村委會多次調解無果,遂找到仙人鄉綜治中心尋求幫助。
接到這一民生訴求,仙人鄉綜治中心迅速啟動調解流程,聯合仙人鄉司法所、鄉政府分管領導、綜治中心工作人員、值班律師及村委會書記組建調解小組到現場查看,發現問題的核心在于——如何平衡綠色發展與鄰里和諧,讓“一米陽光”成為連接而非隔閡的橋梁。隨后調解小組采取以理說情、情理相生方式,分別對雙方當事人開展思想工作和法律解析。
調解小組通過“背靠背”的方式,分別傾聽雙方的訴求,逐步引導雙方回歸理性,尋找共識。經過一番耐心細致的調解,雙方就屋頂光伏板的安裝位置進行調整達成共識。
“這次糾紛的化解,是‘訪調對接+多元化解’機制的成功實踐,也彰顯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的治理成效。”仙人鄉綜治中心工作人員表示,將繼續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用心解決群眾難題,讓鄰里關系更和睦,鄉村環境更和諧。
為了更好地化解矛盾糾紛,盂縣綜治中心以規范化建設為契機,創新建立“一圖、一卡、三清單”機制,在原有單一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流程圖的基礎上,重點對兩大板塊進行升級優化,解決受理渠道單一等問題,規范對調解不成功事件的處置流程。創新推出“藍、黃、橙、紅”四色工作卡,配套建立受理、處置、反饋清單,進一步簡化辦事流程,大幅縮短了矛盾糾紛化解周期,推動基層治理效能全面提升,實現矛盾糾紛“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真正跑出服務群眾“加速度”。
強化網格賦能,擦亮網格管理金字招牌
“大家看,這是社區民情地圖,以后有問題,我能第一時間處理,大家也可隨時聯系我。”平定縣評梅社區網格員晉榮拿著民情地圖向居民展示講解,居民們紛紛點頭稱贊。這是晉榮服務居民的導航地圖,也是陽泉市網格化服務管理模式的體現。
近年來,陽泉市推行“全科網格”治理模式,優化“綜治中心+信息化+網格化+鐵腳板”工作模式,發揮網格化管理服務作用。明確網格員工作職責,組建“網格長+網格員+志愿者”工作小組。目前,全市2002名網格員活躍在基層一線,推進各級平安建設,及時發現解決社會治安、矛盾糾紛等風險隱患,將基礎網格打造成平安建設和社會治理的細胞工程。
在平定縣評梅社區,網格員晉榮的民情地圖是社區治理的“秘密武器”。地圖標注了社區每棟樓、各單元位置及居民信息和特殊需求,晉榮借助地圖能迅速定位到需要幫助的居民家中。如社區內一位獨居老人身體不好需定期就醫,晉榮在地圖上特別標注。一次老人突發疾病,晉榮通過地圖第一時間趕到,及時將老人送醫救治。
記者了解到,在“全科網格”治理模式方面,盂縣的工作也可圈可點。盂縣成立“網格+公益訴訟”聯合協調小組,負責總結工作、攻克難題、研究處置復雜案件。制定實施意見,完善案(事)件會商等機制,規范“六步閉環”處置流程,確保網格內事件及時解決。
盂縣將檢察機關公益訴訟監督納入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選聘網格員為公益保護信息員,組建微信群,構建信息共享平臺。網格員通過手機App可即拍即報事件線索,豐富公益訴訟案件線索收集渠道,實現檢察工作與網格工作深度融合。
此外,盂縣明確縣檢察院、縣綜治中心、鄉鎮綜治中心、網格員職責,將10大類損害國家或社會公共利益問題納入網格化管理。鄉鎮綜治中心負責培訓、上報;縣綜治中心強化研判、分流等職能;縣檢察院明確專人加快處理進程,構建一體化協作配合運行模式。
陽泉市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陽泉市通過強化陣地建設、資源整合、網格賦能以及創新“網格+公益訴訟”模式等舉措,在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方面成效顯著。未來,陽泉市將繼續深化各方面工作,完善各項機制,發揮綜治中心平臺作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陽泉、法治陽泉,讓群眾享受更多幸福生活。
強化創新治理,打造“品牌”調解矩陣
“居民囤積廢品引發鄰里矛盾,我們多次溝通協調,最終協助當事人清理了廢品;社區醫院樓頂花池滲水,聯系多部門拆除平整;安置幫教人員與姐姐和解,如今成了社區志愿者……”陽泉市城區新華東街社區居委會主任張春芳介紹,2023年至今,社區共解決12類125件矛盾糾紛。2023年4月成立的“小芳跑腿”調解工作室,已成為居民解憂的“終點站”。
近年來,陽泉市積極創新治理模式,為提高矛盾糾紛調解的專業化、精準化水平,按照“一縣一品牌、一鄉一特色”的要求,打造“品牌化”調解矩陣,發動黨員帶頭落實,全市綜治中心黨員先鋒崗51個,網格黨組織1882個,以暖心調解為工作理念,以“一站式”化解為工作目標,形成了“石榴籽”“小芳跑腿”“和為美”“書明調解室”等一批叫得響、立得住的調解品牌。這些特色調解室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亮麗名片,推動矛盾糾紛調解工作長效發展。
“我們打造‘品牌化’調解矩陣,就是要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整合社會力量,形成具有特色的調解品牌,為基層矛盾糾紛化解提供有力支撐。”城區綜治中心主任王青如是說。
服務群眾沒有終點站。下一步,陽泉市綜治中心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務實的作風,不斷強化黨建引領,優化服務流程,創新治理模式,為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便捷的服務,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陽泉、法治陽泉貢獻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