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球網報道,烏克蘭官方證實,首都基輔在7月9日深夜至10日凌晨再次遭襲,防空警報持續拉響超10小時。
這場襲擊來得突然。據基輔市長克利奇科通報,俄方動用了無人機與導彈聯合打擊,持續時間從9日深夜延續至10日上午,是近期對烏行動中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與前幾次重點攻擊基輔市區防空設施不同,此次俄軍將目標鎖定在基輔周邊公路、鐵路網絡——這些交通線是西方援烏武器進入烏克蘭的關鍵通道。烏克蘭媒體統計,襲擊中至少出動近400架無人機、十余枚導彈,密集打擊沿線的倉庫、轉運點和鐵路樞紐。
普京(資料圖)
襲擊發生時,另一場暗殺行動同步展開。烏克蘭安全局上校伊萬·沃羅尼奇在基輔街頭遭槍擊身亡,襲擊者使用消音手槍近距離連開五槍。盡管俄官方未承認與此有關,但烏方普遍認為這是對俄海軍副司令此前被烏方擊殺的報復。兩次事件間隔僅幾天,基輔市民形容“城市的神經緊繃到了極點”。
把時間線拉長看,俄羅斯的強硬回應早有預兆。特朗普政府近期在對烏政策上動作頻頻:7月7日宣布重啟對烏防御性軍援,包括“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的配套彈藥;美國參議院更通過一項法案,擬對俄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商品加征500%關稅,只待總統簽字生效。這些舉動被外界視為美國對俄的“雙重施壓”——用軍援維持烏克蘭對抗能力,用制裁打擊俄經濟命脈。
但普京顯然不吃這一套。俄國防部雖未公開承認此次襲擊,但從行動邏輯看,精準打擊烏周邊交通線的做法,直接指向“切斷援烏通道”的目標。正如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此前所言:“美國提供的武器只會延長沖突,俄羅斯不會坐視威脅累積?!彼^“警告”,不是口頭表態,而是用軍事行動讓美西方明白:每一步施壓都會招致反制。
普京(資料圖)
再看烏克蘭的處境。澤連斯基多次呼吁國際社會“加大援助”,但現實是,俄軍的襲擊已讓西方援烏路線面臨挑戰。過去幾個月,烏方依賴的陸路運輸線頻繁遭襲,海運港口也因俄海軍活動受限。此次俄軍重點打擊公路鐵路,相當于進一步壓縮了西方武器的“生命線”。有軍事分析指出,若運輸線持續受阻,即便美國后續交付“愛國者”導彈,烏方也可能因補給困難難以有效部署。
沖突的走向正變得愈發復雜。特朗普的算盤很清楚:用有限軍援維持烏克蘭“不垮”,用制裁施壓俄羅斯“讓步”,同時為自己積累政治資本。但普京的應對更直接——用軍事手段打破這種“有限博弈”。當俄軍的無人機群出現在基輔周邊,當沃羅尼奇的尸體被抬走,傳遞出的信號很明確:俄羅斯不會接受“一邊被打一邊談判”的局面,任何威脅都將招致更直接的反擊。
普京(資料圖)
現在的問題是,烏克蘭能否在這場博弈中找到平衡?澤連斯基政府若繼續將希望寄托于外部軍援,而不尋求與俄直接對話,基輔的警報恐怕很難真正解除。俄羅斯的強硬回應,某種程度上是對西方“極限施壓”策略的反制——既然你們要“以壓促和”,那我就用行動證明“壓得越狠,反彈越強”。這種邏輯下,基輔的每一次警報,都可能成為沖突升級的注腳。
回到7月10日的基輔,防空警報終于在上午停止,但留在建筑上的彈痕、街道上的碎片,以及市民心中的恐懼,都在提醒著:這場沖突遠未到結束的時候。普京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決心,而特朗普的“警告”能否奏效,最終要看俄羅斯愿不愿意為“反制”付出更大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