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日報記者 李亞楠
走進定陶區特殊教育學校的手工皂工作室,一股淡淡的皂香撲鼻而來。陽光透過窗戶灑在教室里,映照在孩子們的臉上,他們的笑容純凈而燦爛。郭文迪正站在講臺前,耐心地為孩子們示范手工皂的制作步驟。溫柔的聲音、細致的動作,讓整個教室充滿了溫暖與寧靜。
這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們有的智力發育遲緩,有的存在溝通障礙,有的是肢體殘疾,但他們的眼神中都流露出對知識的渴望。
“這些孩子雖然在身體的某方面有所欠缺,但他們的心靈純凈,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我希望通過手工皂課程,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找到屬于自己的自信。”郭文迪滿眼都是對孩子們的寵愛,她想用特色課程為這群特殊的孩子打開一扇通往快樂自信的大門。
2021年,郭文迪懷著對特殊教育事業的熱愛,加入了定陶區特殊教育學校。在教學過程中,郭文迪深知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需求。她根據學生的認知與行為特點,設計了個性化的手工任務。對于理解能力較弱的孩子,她會將復雜的步驟簡化,用視覺提示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操作。而對于能力較強的孩子,她則會增加一些更具挑戰性的任務,讓他們在創作中不斷提升自己。孩子們從最初的懵懂到逐漸熟練地掌握手工皂的制作技巧,每一次的進步都離不開她的悉心指導。
“我希望每個孩子都能體驗到‘我能做到’的喜悅。”郭文迪說。手工皂課程不僅僅是一門手工課,更是一門職業啟蒙課。郭文迪將測量、攪拌、包裝等基礎技能融入課程中,為孩子們將來融入社會、獨自創作奠定基礎。她相信,通過學習這些技能,孩子們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找到屬于自己的價值。
“除了手工皂課程,學校還不斷完善泥塑、剪紙、油畫等特色技能課程,不僅豐富了殘障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也為他們將來走向社會、自食其力增加一份技能保障。”定陶區特殊教育學校副校長郭曉丹介紹。
課堂上,孩子們認真地測量著皂基的用量,小心翼翼地攪拌著混合物,然后將它們倒入模具中,每一個步驟都顯得那么專注、認真。手工皂的制作過程其實也是一種療愈的過程,通過皂基塑形、植物香氛等多感官互動,激發著孩子們的創造力,緩解他們的情緒障礙。
“我愿做一縷淡淡的皂香,陪伴孩子們在揉捏、澆注中觸摸生命的更多可能。”郭文迪熱愛特殊教育事業,她用耐心和創意幫助孩子們突破限制,在皂香中收獲成就與快樂。
來源:菏澤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