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7月16日周三。隨著7月10日人社部、財政部正式發布全國養老金調整通知,明確今年養老金總體漲幅為2%,全國超過1.3億退休人員的目光已從“漲多少”轉向了“怎么漲”。
通知中特別強調要“重點傾向養老金偏低的退休人員”,這一表述引發廣泛關注:今年各省的方案會直接“提低限高”嗎?隨著今天起各地細則將陸續公布,這個問題的答案正逐漸清晰。
第一、方案公布進入倒計時,調整框架已定調
根據國家兩部委要求,各地正緊鑼密鼓制定本省養老金調整具體實施細則,并需報備審核后方可執行。
全國通知已為調整劃定了明確路徑:繼續采用定額調整、掛鉤調整與適當傾斜相結合的辦法。其中掛鉤調整部分,文件再次重申要體現“長繳多得、多繳多得”的激勵機制,必須與退休人員本人的繳費年限(工齡)和基本養老金水平雙掛鉤。
這意味著,工齡越長、原來養老金水平相對較高的退休人員,在掛鉤調整環節獲得的增長金額,理論上仍然會相對較多。
這是養老保險制度激勵性的核心體現。時間已到7月16日,參照往年節奏,預計從本周后半段開始,各省份的調整細則將進入密集發布期。
第二、“提低限高”呼聲高,但直接操作可能性低
面對今年漲幅從去年的3%降至2%,以及國家明確要求向低收入群體傾斜,很多養老金水平不高的退休人員熱切期盼:今年的調整細則會不會直接“提低限高”?
比如,像過去北京市的做法:在掛鉤調整部分,設定一個基準線,低于此線的多漲,高于此線的少漲甚至不漲。
以北京2024年方案為例:養老金水平低于6813元的,掛鉤部分統一增加30元;高于6813元的,僅增加15元。這就使得工齡相同的情況下,養老金4000元的人,掛鉤部分可能比8000元的人漲得更多,實現了事實上的“提低限高”。
然而,綜合各方分析,今年各省份在細則中普遍采取這種“硬性分檔、直接限高”模式的可能性并不大。
主要原因在于,這種操作方式對“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原則的沖擊過于直接和明顯,可能影響參保繳費積極性。國家通知中反復強調掛鉤調整的激勵屬性,也為此定下了基調。
第三、更溫和的傾斜:提高定額,弱化掛鉤
那么,如何實現國家要求的“重點傾斜養老金偏低的退休人員”呢?更主流、更溫和、也更可能被廣泛采用的路徑是:提高定額調整的金額,同時適當降低掛鉤調整(尤其是與養老金水平掛鉤部分)的比重和標準。
這種調整思路的好處在于:
普惠性強: 定額調整人人有份,提高這部分金額,所有退休人員都能直接受益,尤其對養老金基數低的群體,提升感受更明顯。
隱性調節: 弱化與養老金水平掛鉤的比例,意味著養老金水平越高,從掛鉤部分獲得的“放大效應”會相對減弱。對于養老金低的群體,定額提高帶來的“托底”作用更顯著。
保留激勵: 掛鉤調整依然存在,工齡長、繳費多的群體在掛鉤部分仍能獲得相對更多的增長,制度的激勵性沒有被根本性破壞。
第四、算筆賬:低養老金者如何獲得更高漲幅?
我們用具體數據來演示這種思路的效果(以下為假設案例,非實際方案):
假設某省退休人員老李:
工齡:30年
2024年底月養老金:2500元
符合高齡傾斜條件(假設額外增加40元)
該省2024年方案(假設):
定額調整:32元
掛鉤繳費年限:每滿1年增加1元 → 30年 * 1元 = 30元
掛鉤養老金水平:按本人養老金1%增加 → 2500元 * 1% = 25元
高齡傾斜:40元
老李2024年總增加額:32 + 30 + 25 + 40 = 127元
該省2025年方案預測(體現傾斜思路):
因全國漲幅降至2%,且需向低收入傾斜,該省預計:
提高定額調整:36元 (比去年增加4元)
降低掛鉤繳費年限:每滿1年增加0.6元 → 30年 * 0.6元 = 18元 (比去年少12元)
降低掛鉤養老金水平:按本人養老金0.6%增加 → 2500元 * 0.6% = 15元 (比去年少10元)
高齡傾斜:40元(不變)
老李2025年總增加額:36 + 18 + 15 + 40 = 109元
老李2025年實際漲幅:109元 / 2500元 = 4.36% (遠高于國家2%的總體漲幅)
由此可見,通過提高定額、降低掛鉤(尤其是降低與養老金水平掛鉤的比例),在總體漲幅受限的情況下,養老金基數較低的老李,實際獲得的漲幅遠超平均水平(4.36% > 2%)。
這實質上就是一種溫和的、隱性的“提低”效應。而對于養老金水平較高(比如8000元)的王師傅(同等工齡30年、高齡),在同樣的方案下:
掛鉤養老金水平調整額:8000元 * 0.6% = 48元 (比去年掛鉤1%時80元大幅減少)
總增加額:36元(定額)+ 18元(工齡)+ 48元(掛鉤養老金)+ 40元(高齡)= 142元
實際漲幅:142元 / 8000元 ≈ 1.78% (低于國家2%的總體漲幅)
這就實現了“限高”的效果。高低養老金退休人員之間的絕對增長額差距(109元 vs 142元)依然存在,但漲幅差距顯著拉大(4.36% vs 1.78%),體現了政策對低養老金群體的傾斜。
結語
2025年7月16日,養老金調整進入地方細則發布的關鍵窗口期。雖然直接、硬性的“提低限高”操作(如北京舊模式)今年在各省份細則中大面積出現的可能性較低,但國家“重點傾斜養老金偏低人員”的要求必將落地。
最主流、最可行的路徑,就是通過提高定額調整標準、適度降低掛鉤調整(尤其是與養老金水平掛鉤部分)的力度來實現。 這將讓像老李這樣養老金不高的退休人員,獲得遠高于2%的實際漲幅,是更溫和、更可持續的“提低”方式。
退休朋友們不必糾結于是否“限高”,關鍵在于本省方案能否讓養老金偏低的群體獲得更大力度的實際提升。
隨著各省細則即將密集亮相,這份對晚年生活的保障,將在精心的制度設計中,為不同群體的退休人員帶來更貼心的關懷。定額增加的陽光普照,掛鉤比例的理性回調,共同織就的是一張更注重公平、更具溫度的社會保障網。
養老金調整的列車即將到站,您準備好查收這份“穩穩的幸福”了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