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濰坊這兩天確實有點意思,體育賽事仿佛突然集體上線,足球、籃球、排球、自行車、水上摩托艇——哪個不是平時得分著日子才有點動靜的項目,這一下全拉出來“擺攤,一口氣把城市從南到北點燃,走到哪都能聽見加油吶喊聲,朋友圈也被各種賽事信息刷屏,問題來了:這波濰坊體育大熱,到底是真全民健身的自發爆發,還是一場城市營銷的漂亮牌面?
先說排面,數據很能說明問題,摩托艇、皮劃艇大賽、V超足球超級杯、各級別排球聯賽、籃球城市超級聯賽、自行車挑戰賽、沙灘排球錦標賽,短短幾天內輪番上陣,參加人數和觀眾規模都不算小,現場能有三萬人看球,線上還有“過百萬圍觀,這種流量可不是隨便哪個城市想搞就能搞起來的,尤其是足球“V超那場開幕式,球迷聲浪一浪蓋一浪,給人的感覺就是——濰坊這座城市,真的在用體育說話。
不過話說回來,熱鬧歸熱鬧,冷靜點看現場,專業競技和全民健身其實是兩股力量在同場競技,一方面是職業球隊和精英球員的高水平對決,打得有板有眼,拼的是技戰術和硬實力,另一方面則是普通群眾、青少年學生、騎行和水上運動愛好者的“全民參與,更像是大伙一起湊熱鬧,體驗下運動的樂趣,誰也不敢說自己是絕對的主角,球場上拼殺的高中生和場邊舉著氣球的大爺大媽,畫風說實話有點割裂,這種全齡全域的模式,表面看是包容,實則容易形成“專業對大眾的內卷,大家都在賽場,誰能代表這座城市的體育精神,值得琢磨。
再聊聊賽事背后的推手,這次濰坊各項體育活動幾乎全都打著“體育旅游消費季的旗號,贊助商陣容不小,啤酒、地產、商業綜合體輪番上陣,比賽還真成了消費催化劑,以籃球聯賽為例,兩個月的賽程直接帶動夜經濟,球迷們看完球,順手消費,餐飲、購物、娛樂一條龍,數據說年均拉動消費超億元,確實不假,不過你說這算不算“體育+文旅的真正融合,還是賽事被包裝成了一場城市秀,多少有點爭議,畢竟消費升級是好事,可如果體育成了“噱頭經濟,那離真正的全民健身還有距離。
當然,不可忽視的是,濰坊這波體育熱帶動的不只是消費,更多的是一種開放的城市氣質和年輕的精神風貌,像足球V超開幕式那種萬人同唱、全場點亮手機的畫面,已經很久沒在地市級城市出現過了,青少年排球賽、小學生籃球聯賽、戶外騎行挑戰,甚至沙灘排球和水上運動這些“非主流項目都不斷被推上舞臺,這說明城市管理者確實在用體育這根紐帶連接不同圈層,激活社會活力,你說這樣全民參與有沒有意義,肯定有,尤其在體育氛圍整體偏弱的背景下,能有這種廣泛參與度,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點贊的事。
但冷靜想想,濰坊體育熱潮要想真正“持續發熱,還得解決幾個現實問題,首先是賽事的專業化和持續性,籃球聯賽能連辦八屆,成為本地品牌,這種賽事IP的打造值得其他項目學習,但有些比賽明顯是“趕時髦,熱鬧一陣就偃旗息鼓,青少年聯賽、騎行挑戰賽、沙灘排球這些項目如何讓參與者留下來,而不是一年熱一把,剩下時間繼續“擺爛,這是主辦方得深思的事。
其次是場館和基礎設施的配套,奧體公園、新辰天地等地的硬件條件確實上了一個臺階,但“高密中學排球館“育新學校沙排場地這種資源調配,還是說明基層體育場地有待升級,畢竟只有場地、配套、服務都跟上,才能讓體育成為真正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節日限定。
最后還得說說媒體和輿論的角色,這波賽事刷屏,除了官方宣傳外,不少自媒體和球迷社群也在推波助瀾,大家“點贊回懟、互噴陣容、復盤戰術,玩梗也好、吐槽也罷,至少讓體育討論回到了正常語境,而不是一味喊口號、拼數據,只有當球迷敢于表達、樂于參與,體育才有真正的輿論溫度,否則就算賽場再熱鬧,轉身又歸于沉寂,那這場“全民健身熱也只是曇花一現。
所以說,濰坊這一波體育熱,既有真情實感,也有城市秀場,既有全民健身的底色,也有消費升級的影子,是真正的運動熱潮,還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體育大秀,答案可能并不簡單,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只有讓體育真正成為每個人生活的一部分,讓賽事走進社區、校園、家庭,濰坊的“活力都市標簽才能真正立得住腳,否則熱鬧過后,該干嘛還是干嘛,體育熱也就是一陣風,你說巧不巧,未來還得看誰能把這股勁頭持續下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