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這么多年的娃哈哈AD鈣奶,今天才明白為啥不是一瓶一瓶的賣,而是一排四個一排四個的賣…
真應了那句俏皮話:
媽媽有錢榮華富貴,爸爸有錢兄弟姐妹。
對,說的就是娃哈哈的瓜。
前兩天,還篤信宗馥莉是頭號「江浙滬獨生女」呢,轉眼就冒出來三個弟弟妹妹,打官司分家產。
先交代下背景,幫大家把瓜吃明白。
自稱是宗馥莉同父異母的3個弟弟妹妹,分別叫宗繼昌、宗繼盛、宗婕莉,3人母親是娃哈哈元老杜建英(亦有網傳小妹宗婕莉為其他女人所生),并且三人均為美國籍。
杜建英比已經去世的宗慶后小21歲,是宗老親自招聘進公司的浙大高材生,曾經坐到了集團二把手的高位。但長公主宗馥莉留學歸來進入集團后,逐步隱退。
因為全網都查不到宗慶后與妻子施幼珍(宗馥莉生母)離婚的消息,所以大概率宗老與杜建英并未結婚,也就是說起訴宗馥莉的三人,應為私生子。
背景交代清楚了,再替大家把瓜分一下。
宗繼昌、宗繼盛、宗婕莉方的訴求及證據,主要有下面3點:
1、追討宗慶后2015年在開曼群島設立的21億美元家族信托權益,并聲稱宗慶后生前曾多次口頭承諾,三個子女享有平等繼承權,約定每人應得7億美元。但這個信托,目前僅注資了18個億。
2、要求分割宗慶后持有的娃哈哈集團29.4%股權(市值超200億元),依據是《民法典》第1071條“非婚生子女享受同等繼承權”,但需通過親子鑒定確權。
3、三兄妹掌握的證據有:經公證的出生證明(父親欄均標注為“Zong Qinghou”)、美國醫療機構出具的血液鑒定(顯示宗慶后2018年曾秘密進行親子鑒定)、娃哈哈前財務總監的書面證詞、2019年宗慶后與杜建英在夏威夷的會面照片及錄音、1995-2018年間杜建英與宗慶后的往來郵件記錄(其中多次提及子女撫養及財產安排事宜)、宗慶后生前簽署的多份承諾書、2018年公證的《非婚生子女權益確認書》,其中宗慶后親筆寫明:三個孩子與馥莉享有同等繼承權…
宗馥莉方的觀點及證據,也有3點:
1、宗慶后2020年曾立遺囑,約定“所有境外資產由獨女繼承,其他子女不得主張權利。”并且并不存在境外信托,上面所說的18億是公司用于開拓海外市場的。這份遺囑由娃哈哈副總裁潘家杰等高管見證,但卻沒有家族成員簽字,網傳也沒有經過公證,因此被質疑。
2、宗馥莉曾從上述信托中,取出110萬美元用于支付越南工廠建設。而信托資金在期限內不到位,可能導致信托解散,3名私生子的21億美金可能最終一場空。
3、宗慶后持有的娃哈哈集團29.4%股權被幾番操作后,如今登記在宗馥莉母親施幼珍名下。只要施幼珍宗慶后未離婚,那么按照法律,夫妻繼承權是要大于子女繼承權的。
02
宗家的瓜,基本就吃完了。
我當然不站隊,也不想預測誰輸誰贏,畢竟誰贏了,那21個億,也不會分給我1毛。
我想聊的是,生孩子這事。
因為“窮就不要生孩子”這句話,好像快成為這屆小孩的共識了。
恰好現在正值暑假,高考結束不久,每年這個時候,高考三件套都要上熱搜。
今年好像又升級了,叫高考四件套。
一部手機,怎么也得是蘋果或華為,萬把塊左右。
一臺筆記本電腦,同樣也得1萬塊左右。
還要再配一只IPAD,現在也可以用華為平板,5千塊左右。
最后升級的第4件,是一場高中畢業旅行,怎么也得是云南、新疆或者三亞,玩個一周左右,又得小1萬塊。
算下來,高考四件套備齊,3萬塊打底。
但問題是,不要說窮人了,就是普通工薪家庭,一個暑假花費這么多,也挺有壓力。
所以,很多孩子在微博、小紅書、同學群,各種平臺抱怨。
抱怨多了,就形成了一種共識:
生不是恩,托舉兜底才是恩。
生是欲,養是德,托舉才是恩。
你別說,就現在小孩子的這些言論,看著氣歸氣,你還不好意思反駁。
因為罵得越狠,好像就越顯得自己無能。
“班里同學誰誰誰都有,都出去玩了,你買不起,你給不起,你沒錢,你窮,那你當初干嘛生我?”
OK,現在好了,看看宗馥莉吧,原來富人生孩子也可能一地雞毛。
假如換成你是宗馥莉,有那份隱忍和手腕,守得住這份家底么?
03
玩笑歸玩笑,我們還是回歸正題。
我是80后,我們這代人自小接受的觀念是:
人這一生,只欠父母;
我們無法選擇出生,卻能選擇自己的人生;
過了三十歲,你才是自己的原生家庭;
父母可能給不了你錦衣玉食的生活,但他們所給的,已經是他們竭盡所能的全部…
但時代變了,現在的孩子已經不吃這一套了。
如果今天,你還拿這套說辭,去勸導00后的孩子們,可能只會得到一個答案:
爹味真重。
我清楚的記得,自己整個學生時代,父親對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
在學校不能餓著,不講吃好,但要吃飽,穿得沒別人好,就要考得比別人好。
我們對托舉的認知還停留在,有的吃、有的穿、有學上。
但現在的孩子們對托舉的認知,已經升級成了:蘋果三件套、云南三亞游,同學有的我也得有。
誰對誰錯,真的很難評。
完全看你,站在誰的視角上,去看待這個問題。
父母覺得自己很冤,養你幾十年,沒餓著你凍著你,盡我所能養著你;
孩子也覺得自己很冤,同學都在國外度假了,我在家打個游戲還要被逼逼叨叨,那你有能力送我出國玩,我也不想打游戲…
所以,還是那句話,窮人,或者準確的說,普通工新家庭,到底該不該生孩子?
讓我說,主要就是看我們自己,有沒有平心靜氣的能力。
第一個平心靜氣,是平心靜氣地看待自身。
對孩子的期望,不要超越自身的水平。
孩子天賦一般,還使勁報課;自己條件普通,還總想給孩子最好的,又是花錢長見識,又是各種興趣班。
不僅把自己榨干了,還把孩子折騰的半死。
這種人,可能確實不適合生。
第二個平心靜氣,是平心靜氣地跟孩子對話。
要有耐心和情緒,跟孩子好好說話。
不能孩子一拿同學的條件舉例,自己就應激了,只會大吼大叫,打壓孩子。
試著告訴他們,我們家的條件不是最好的,但也不差。
我們能托舉你到哪里,但估計舉不到哪里。
然后以自己的人生觀感染孩子,讓他們從小就意識到:
法國的埃菲爾鐵塔很雄偉,但如果沒條件去看,那么上海的東方明珠一樣瑰麗。
如果去上海都是奢侈的話,那么夕陽落下,爬上自家屋頂,全家一起動手做一頓燒烤,也很美好。
如果連夏日傍晚爬上自家屋頂,跟孩子一起動手做一頓燒烤的耐心都沒有,那確實還是緩緩再生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