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聊聊IPD,它到底是什么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產品的快速、精準開發是企業致勝的關鍵。而為了確保新產品能夠順利從概念到落地,越來越多的企業采用集成產品開發(IPD, 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方法。
IPD 通過跨部門協作、系統性規劃和實時反饋,讓整個產品開發流程條理清晰,實時糾偏,把控產品質量與交付效率。
IPD這一模式強調:
跨部門協同:研發、市場、供應鏈、生產、質量等多個職能部門共同參與,打破信息孤島,形成合力;
系統化規劃:將產品開發分為各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明確目標、關鍵任務和時間節點;
實時反饋和持續改進:通過不斷評審與修正,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
換句話說:大家一起對齊目標、互通信息,減少冗余和重復勞動,最終讓產品能夠準時、優質地推向市場。
1、項目任務書 —— 開局先定目標
首先,所有項目都得從一份項目任務書開始:
市場定位、目標客戶、產品要求、任務分解、時間安排和資源規劃。讓咱們所有人都清楚“咱們到底要做啥、什么時候做、誰來干”。這樣不僅大家思路統一,也為后續工作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立項DCP:在咱們產品開發流程里,DCP 通常代表“Design Concept Proposal”,也就是“設計概念提案”。簡單來說,立項 DCP 主要的意思就是在項目正式立項前,咱們先整理出一個初步的設計概念方案。這個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產品總體構想、關鍵設計點、商業化初步規劃、后續計劃依據
2、概念階段 —— 把想法梳理清楚
接下來進入概念階段,這一步主要是把模糊的想法整理成比較清晰的初步方案:
CDCI:“Concept Definition and Critical Integration”,就是“概念定義與關鍵整合”。簡單來說,就是需要咱們再把概念進一步細化和明確,把各部門的意見整合在一起,讓大家的想法變得具體起來。
同時,會組建一個跨部門的PDT團隊,Product Development Team(產品開發團隊),這個PDT團隊有點像臨時的項目團隊,它不是單一職能的小組,而是把市場、研發、設計、供應鏈、質量、生產、售后等各個相關部門的代表都拉到一起,。大家一起召開項目啟動會,一塊討論、敲定初步方案,還會明確產品包的需求和質量目標。完成這些后,咱們會進行第一次評審——TR1評審,看看是不是都沒問題。
那所謂TR1評審,咱們可以把它理解成產品開發流程中的第一次技術評審。市場同學講需求和定位,研發同學講初步技術方案,大家一起看看圖、看看流程,看看產品概念和技術路線方向沒跑偏,大家把概念里的關鍵技術風險、可行性問題提出來、還要評估要投入的人力、物力、時間是否合理。
3、計劃階段 —— 把大方向細化成具體步驟
有了清晰的概念之后,咱們就該開始規劃具體怎么干了:
詳細制定計劃:把整個項目按時間順序、一項項地分解出來,寫出詳細的進度計劃表。每個階段的任務、負責人、截止日期都得明確。
再來一次評審:這時咱們會召開TR2評審,進一步把咱們的執行路線圖、設計思路和測試策略做一次全面把關排。總之就是讓咱們每個人都知道“下一步我要干什么”。
4、開發階段 —— 開始實打實干起來
進入開發階段,咱們就把紙上談兵變成實際行動:
系統結構開發:根據前面制定的設計方案,開始開發系統的基本框架和核心模塊。
軟件開發:按照要求,把各個軟件模塊寫出來、調試好接口,讓各部分能順利對接。
測試開發:開發的時候,咱們也會同步進行單元測試和集成測試,確保每塊功能都正常運行。
資料開發和翻譯:別忘了文檔和操作手冊也要跟上,這樣以后使用和推廣才方便。
TR4評審:開發結束后,咱們會召開 TR4評審,對所有開發成果進行全面審核,確保所有模塊都達到要求。
如果需要,還會進行 TR4A評審,根據反饋進一步調整和完善,確保問題都能及時解決。
5、驗證階段 —— 最后一關,確保萬無一失
開發完成后,咱們進入驗證階段,也就是“讓產品上路前的最后檢測”:
制造系統驗證:咱們會檢查整個制造流程是否順暢,確保工藝符合標準。
量產物料計劃下達:根據驗證情況,下達量產所需的物料計劃,確保咱們的生產沒缺料。
生產試制與數據測試:生產一些試制樣品,進行全面測試,看看產品各項指標是否符合預期。
外部認證與工藝驗證:咱們還會找第三方進行認證,確保產品質量和安全達到標準。
技術鑒定與評審:最后再召開TR6評審,復核測試結果,然后由這一步的目標就是確保產品在正式投產前,所有問題都已解決,系統穩定、可靠。
6、發布階段與后續管理 —— 產品正式上線,再接再厲
產品驗證完畢后,就進入發布階段:
量產切換與 Ramp-up:會把生產線從試制階段切換到大規模量產,確保技術服務到位。
產品發布:產品正式發布,在市場上亮相,同時開始對外宣傳。
項目總結與經驗積累:項目結束后,咱們會整理經驗,總結教訓,為以后項目提供寶貴參考。
此外,還會進行產品的生命周期管理,通過成立 LPDT 團隊((LPDT :后期產品開發團隊)專門負責產品的迭代優化、問題修復和生命周期管理)不斷優化、改型升級,確保產品在市場上長期保持競爭力。
所以
整個 IPD 流程其實就是咱們從大方向到小細節、從概念到成品一步步把項目落地的閉環過程。
從最初的項目任務書開始,就得明確了要干什么;
到概念階段把想法整理清楚,再進入詳細的計劃階段,把大目標細分成具體步驟;
然后是開發、驗證,確保每個環節都達標;
最后到了發布和后續的管理,讓產品持續煥發活力。
每個階段都有專門的評審節點(比如 TR1、TR2、TR4、TR4A、TR6,再加上 @ADCP 的終審),確保在每個關鍵時刻都能把問題解決好,讓項目一路平穩推進。
二、日事清的泳道圖可以幫到你
我們都知道IPD里每個階段都很重要,但最難的往往是跨部門溝通。這時候,您可以在日事清里用泳道圖,把IPD里那些關鍵階段和部門職責可視化,做到一圖掌控全局。
1. 把IPD階段設置成泳道圖的「列」
您可以先想想自家IPD的階段:概念、計劃、開發、驗證、發布……然后在泳道視圖里,把這些階段設為列。這樣每一列都對應一個階段,任務進度、完成比例都能在這里一目了然。
2. 你也可以通過調整行列順序把各個部門放到「泳道行」
研發、市場、供應鏈、制造、銷售…… 每個團隊都能有專屬的一行。這樣一來,就能快速看出:
哪個團隊在什么階段
手頭有多少任務還沒搞定
是否有延期的風險
如果您還想別的維度(比如優先級、狀態、標簽),也可以在泳道或階段分組那兒靈活切換,滿足不一樣的管理需求。
3.任務與里程碑動態呈現
細化任務:你可以在相應的表元中列出每個團隊的具體任務,并在任務卡上標明優先級、截止時間等信息。
里程碑跟蹤:若您使用「漏斗型」圖形,里程碑會以醒目的顏色呈現(未完成黃、延期紅、完成綠、關閉灰),便于查看關鍵節點是否按時達成。
實時數據:當您或團隊成員更新任務狀態,泳道圖上的完成比例與里程碑進度也會自動刷新,避免信息滯后。
4.跨部門溝通與管理更順暢
快速新建與勾選完成:你可以直接在泳道圖的表格格子右下角添加新任務,也可以在任務上直接勾選完成與否。
點擊查看詳情:您可以單擊任務卡片,打開詳情彈窗,查看需求、附件與相關備注,并立即進行編輯或評論
全屏與導出:您可以使用全屏功能在會議中演示整體進度,也能隨時導出泳道圖保存為圖片,便于匯報或異地分享。
5.階段管控到執行落地
統一目標:IPD強調跨部門協同,通過泳道圖聚焦在同一看板上,每支團隊都能清楚看到項目的全貌和自身的職責。
三、多視圖切換:
你也可以切換看板視圖、腦圖、甘特圖等管理IPD
看板視圖:看板視圖以任務卡片形式展示各環節狀態,便于快速拖拽更新和跟進團隊協作進度。
腦圖視圖:腦圖視圖把IPD的各階段與子任務以樹狀結構展現,幫助大家理清思路并聚焦核心節點。
甘特圖視圖:甘特圖視圖在時間軸上直觀呈現里程碑排期和任務依賴,為排期調整提供清晰參考。
列表視圖:列表視圖以表格形式羅列所有任務和字段,方便篩選、排序與數據匯總分析。
大家都在同一個視角下工作,所有人都清楚產品現在在哪個階段、遇到的難點在哪兒,也就不容易出現信息割裂。
最后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咱們大家更直觀地了解整個 IPD 流程,也讓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得心應手,把項目從構思順利落地成真正的產品~如果你的公司正在為項目進度滯后、跨部門溝通碎片化、執行效率低下而煩惱,不妨讓日事清來幫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