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后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
《——【·前言·】——》
1940年,新四軍團長張體學正在敵占區執行偵察任務,不料一個小小的望遠鏡反光暴露了他的行蹤。
日軍瘋狂的追擊他,眼看就要被抓,他向路邊一位正在干活的老農求救。可老農二話不說,抬腿就是一腳,把他踹進了泥濘的水田里。
老農為何要這么做?這一腳到底是幫他還是害他呢?
從"被拒"到成長
張體學1915年出生在河南新縣的一個普通家庭,父母靠做小本生意養家糊口。
那時候的中國,戰火紛飛,民不聊生。
張體學從小就看不慣那些欺負老百姓的人,心里憋著一股勁兒,就想著有朝一日能為百姓做點事。
1928年,年僅13歲的張體學聽說紅軍來了,心里那個激動啊,立馬就跑去報名參軍。
誰知道人家紅軍一看,這娃娃才多大點兒,瘦瘦小小的,拿得動槍嗎?直接就給拒了。
張體學不死心,一個勁兒地求,紅軍看他這么有心,就讓他參加了兒童團。
雖然不能上戰場打仗,但是在兒童團里,張體學也沒閑著,發傳單、送情報、站崗放哨,樣樣不落下,為革命事業添磚加瓦。
這一等就是五年。1933年,終于到了18歲的張體學如愿以償,正式加入了紅軍,被編入紅二十五軍。
這小伙子打起仗來特別機靈,槍法也準,很快就在戰友中嶄露頭角。
1935年的直羅鎮戰役,是張體學軍旅生涯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這場戰役中,他不光立了大功,還一槍擊斃了敵人的師長牛元峰。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能干掉敵人一個師長,那可不是小功勞!
張體學的名字也因此在紅軍中傳開了,大家都說這小子有兩下子,前途不可限量。
抗日戰爭爆發后,形勢越發嚴峻。
1937年,已經嶄露頭角的張體學受命前往鄂東地區,開展游擊抗日活動。
那時候的鄂東,敵情復雜,日軍占領了不少地方,老百姓苦不堪言。
張體學帶著一小隊人馬,白天隱蔽,晚上行動,打得日本鬼子暈頭轉向。
民心所向,小隊變大隊
張體學有個特點,就是特別會做群眾工作。
他經常和老百姓坐在一起拉家常,了解日軍的動向,也幫老百姓解決實際困難。
久而久之,老百姓都把他當成了自家人,有啥情況第一時間就告訴他。
正是因為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張體學的隊伍發展得很快。
到了1938年,短短一年時間,他的部隊就從最初的幾十人發展成了6個大隊,改編成了"五大隊"。
日軍對這支神出鬼沒的隊伍恨得牙癢癢,可就是抓不到他們的影子。
張體學的作戰方式很特別,從不硬碰硬,而是打了就跑,把日軍引到陌生的地形上,然后設伏一舉殲滅。
這種打法雖然看起來不那么轟轟烈烈,但是效果奇好,既保存了自己的力量,又消滅了不少敵人。
老百姓都說,跟著張團長打鬼子,有奔頭!不少年輕人都偷偷跑來要求參軍。
張體學也不是來者不拒,而是嚴格挑選,確保每一個新加入的戰士都是真心實意抗日的。
險境求生,一腳踹出大智慧
1940年的一天,張體學接到上級命令,要他去敵占區偵察日軍的一處重要據點。
這種任務危險系數極高,一旦被發現,很可能就回不來了。但張體學二話不說,換上商人的衣服,帶上幾個信得過的兄弟,就出發了。
他們偽裝成做小生意的商販,成功潛入了敵占區。
張體學找了個隱蔽的地方,拿出望遠鏡開始觀察日軍的據點。誰知道,就在這關鍵時刻,望遠鏡的鏡片反光被一個巡邏的日軍發現了。
日軍立刻呼叫增援,朝著張體學他們的方向包抄過來。情況危急,張體學讓戰友們分頭撤退,自己則引開了追兵。
他在小樹林里七拐八拐,想甩掉身后的日軍,但對方人多勢眾,而且對地形熟悉,眼看就要被追上了。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張體學看到前面有個老農在田里干活。他趕緊跑過去,氣喘吁吁地說:"老鄉,救救我!日本鬼子追來了!"
那老農看了看他,又看了看不遠處正在追來的日軍,二話不說,一腳就把張體學踹進了水田里。
張體學被這突如其來的一腳踹懵了,剛想說話,就聽見老農扯著嗓子用當地方言大喊:
"你這個不成器的東西!天天就知道賭博,輸光了錢還敢回來!看我不打死你個敗家子!"
緊接著,日軍趕到了。
老農立刻換了副表情,陪著笑臉對日軍說:
"幾位大人,這是我那不成器的兒子,又去賭博輸了錢,我正在教訓他呢!您幾位要是不嫌棄,幫我一起教訓教訓他,讓他長長記性!"
日軍疑惑地看了看被踹在水田里滿身泥巴的張體學,又看了看一臉憤怒的老農,竟然相信了。
領頭的日軍還笑著說:"中國人的敗家子不值得我們浪費子彈,你自己好好教訓他吧!"說完,日軍就繼續往前搜索去了。
等日軍走遠后,老農這才小聲對張體學說:"同志,沒事了,他們走了。"
張體學這才從水田里爬出來,握著老農的手感激得說不出話來。老農卻擺擺手:"快走吧,別耽誤了正事。鬼子還會回來的。"
張體學這才匆匆告別,帶著偵察到的重要情報,通過秘密渠道回到了部隊。
這次的情報對后續的作戰行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讓張體學更加意識到人民群眾的力量。
軍民一心,共同抗日
張體學常說,革命軍隊的力量來源于人民。這次被老農救了一命,更加深了他的這種認識。
回到部隊后,他立即組織戰士們學習這個事例,強調軍民團結的重要性。
在張體學的帶領下,新四軍"五大隊"在鄂東地區的抗日斗爭中取得了一系列勝利。
每次行動前,他們都會充分發動群眾,了解敵情;行動中,老百姓就是他們的眼睛和耳朵;行動后,老百姓又為他們提供隱蔽和補給。
正是這種密不可分的軍民關系,讓新四軍在敵人的重重包圍中不斷發展壯大。
張體學特別注重保護老百姓的利益。他規定部隊必須嚴格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一次,一個新戰士餓了,從老百姓家摘了幾個蘋果,被張體學發現后,當場就受到了嚴厲批評,并且親自帶著戰士去向老百姓賠禮道歉。
這樣的事例在當地傳開后,老百姓對新四軍的支持更加熱烈了。
有的老鄉把自家的糧食主動送給部隊;有的老鄉冒著生命危險為新四軍傳遞情報;還有的老鄉把自己的兒子送去參軍。
正如當地的一句俗語所說:"有了新四軍,鬼子蹦不了多久。"
張體學也經常組織部隊幫助老百姓生產勞動。
在農忙時節,戰士們放下槍,拿起鋤頭,和老百姓一起插秧、收割;在平時,他們幫助老百姓修橋補路,改善生活條件。
通過這些實際行動,新四軍和老百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形成了堅不可摧的統一戰線。
那位救了張體學的老農,后來成了新四軍的秘密聯絡員,為部隊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情報。
張體學每次路過那個村子,都會去看望這位老人,兩人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老農常說:"我那一腳踹得值,踹出了一個大團長,踹跑了一群小鬼子!"
正是無數像這位老農一樣的普通中國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支持著抗日軍隊,最終迎來了抗戰的勝利。
《——【·結語·】——》
張體學和老農的故事告訴我們,中國抗戰的勝利不僅靠軍隊的英勇作戰,更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鼎力支持。
這種軍民團結的力量,是任何敵人都無法戰勝的。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資料來源:《新四軍抗戰史料》、《鄂東抗日根據地研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