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22年12月,美國專家米爾斯海默就曾針對中國臺灣問題指手畫腳,他在接受臺媒采訪時公開宣稱:
“與美密切合作,讓美國的核保護傘牢牢地保護臺灣,才符合臺灣的利益。”
此人對中國臺灣問題關注度極高,除了上述居心叵測的言論,他還曾在2023年時預測臺當局宣布“獨立”的結果——中國大陸將會即刻動手解放。
我們該如何看待此人的相關言論呢?
美專家大談特談中國臺灣問題
美國專家約翰·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跳出來預言了一波,他是國際關系學的大咖,信奉現(xiàn)實主義那一套,認為國家之間為領土和主權打得頭破血流再正常不過。
他盯著臺灣問題得出結論:如果臺當局真敢邁出“獨立”那一步,中國大陸鐵定要動手。
他還拿歷史當證據,比如1995-1996年的臺海危機,當時所謂的“臺灣領導人”李登輝搞了個“兩國論”,結果大陸直接出動軍艦演習,震懾意味濃得化不開。米爾斯海默覺得,這種事要是再來一次,后果只會更嚴重。
外交部發(fā)言人說過無數(shù)次,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誰也別想插手。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系的政治底線,挑戰(zhàn)這個底線就是自找麻煩。
今天中國的軍事現(xiàn)代化,不再是墻上的作戰(zhàn)地圖,而是實實在在停在港口里的近370艘軍艦,一支規(guī)模傲視全球的海軍。
天上,是超過200架的殲-20隱形戰(zhàn)斗機,像幽靈一樣盤旋。岸上,是“航母殺手”東風-21D和東風-26,這些反艦彈道導彈,就是為遠道而來的龐然大物量身定做的“見面禮”。
更要命的,是大陸悶頭搞了十幾年的“反介入/區(qū)域拒止”系統(tǒng),也就是俗稱的“A2/AD”。這個詞聽著拗口,說白了就是在自己家門口劃了個圈,在這個圈里,“我的地盤我做主”。
從福建沿海,一直延伸到南海的永暑礁,雷達和導彈織成了一張看不見的天羅地網,這一切都指向一個冰冷的物理現(xiàn)實:臺灣海峽最窄的地方,不過130公里,也就北京到天津的距離。
現(xiàn)代戰(zhàn)爭,打的更是錢和工業(yè)。當沖突從熱戰(zhàn)轉向消耗戰(zhàn),考驗的是誰的家底更厚,誰的生產線更能扛。
中國是唯一的“世界工廠”,其龐大的工業(yè)產能,一旦開動起來,能以驚人的速度填補戰(zhàn)損。反觀美國,制造業(yè)空心化留下的后遺癥,讓它的供應鏈像一件布滿窟窿的毛衣,一扯就斷。
一場持久戰(zhàn),誰會先被拖垮?答案恐怕不是軍隊,而是經濟。
而臺灣,則手握著那枚最關鍵的“硅盾”。新竹科學園里的臺積電,既是臺灣用來嚇阻對手的籌碼,更是懸在全球經濟頭頂?shù)倪_摩克利斯之劍。
一旦戰(zhàn)火燎原,全球的汽車、手機、電腦產業(yè)鏈將瞬間休克。華爾街的恐慌,會像海嘯一樣席卷全球。這場經濟災難的殺傷力,或許遠比任何導彈都要恐怖。
那大陸到底會不會因為“臺獨”真動手?各方的猜測也不一樣。在美國,有些專家學者咬死了說,“臺獨”就意味著戰(zhàn)爭,北京在主權問題上不可能讓步。
但也有不同看法,甚至美國高層以前也說過,中國現(xiàn)在經濟壓力挺大,內部麻煩也不少,可能不敢輕易開打,會先顧著經濟。
這種判斷上的分歧,恰恰說明了這局勢有多復雜,想猜透北京的真實心思有多難。
同時,北京的警告也越來越不加掩飾。通過外交渠道,中國已經多次跟美國挑明了說,別再插手臺灣這個純屬中國內部的事務,別再給“臺獨”發(fā)錯誤信號。
再聊聊米爾斯海默,這家伙從2002年到2024年,對臺灣問題的說法幾次變動,咱們可以明顯看出他腦袋里那根弦撥動得挺厲害的!
美國的那個專家,米爾斯海默,人稱“妙手回春”。
美專家的態(tài)度變化其實就是米爾斯海默慢慢發(fā)現(xiàn),關于臺灣這事兒,美國根本沒把握能“干掉”中國吶!
2022年8月時佩洛西曾竄訪中國臺灣,在佩洛西落地島內松山機場后,中國大陸立即展開了一場軍事演訓行動,行動期間還組織了實彈射擊,針對意味明顯。
牌桌上的朋友們,都在盤算自己的輸贏
這是一場牽動全球的牌局,每個玩家都在精明地計算自己的利益。
美國無疑是那個最想借臺灣這手牌來遏制中國的玩家。它一面給臺灣遞武器、壯膽氣,把它推向對抗的前線。另一面又頻頻警告,暗示自己介入的深度有限,生怕被徹底拖下水。
這種矛盾心態(tài)暴露了其本質:臺灣是棋子,但終究是可以被犧牲的棋子。美國希望看到中國陷入泥潭,但絕不希望自己也掉進去。
至于牌桌上的其他“朋友”,心思就更活絡了。日本離得太近,一旦開戰(zhàn),沖繩諸島就是前線,它沒有本錢去賭。澳大利亞和中國的貿易關系,是其經濟命脈,徹底翻臉無異于經濟自殺。
遠在歐洲的德法等國,更關心的是自己的錢包和門口的航道安全,除了呼吁克制,很難指望他們會有什么實質性的舉動。大家的謹慎,恰恰說明了這場賭局的風險之高,無人能幸免。
模糊地帶正在消失,棋盤上能落子的地方越來越少
盡管高層的電話線依然通著,雙方似乎都想給這輛不斷加速的列車踩一腳剎車,但所有人都明白,那個可以左右逢源的模糊空間,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消失。
解放軍的軍機繞臺,已經從“新聞”變成了“日常”。軍演的科目,越來越像一場為實戰(zhàn)定制的彩排。海警船在金門水域的常態(tài)化巡航,是在用行動一點點抹去那條所謂的“中線”。
這一切,都不是簡單的警告,而是在進行系統(tǒng)性的壓力測試,同時也在傳遞一個清晰得不能再清晰的信號:耐心,正在耗盡。
歷史的棋局,有時終點早已注定。真正能選擇的,或許從來不是結局,而只是走向結局的方式。
米爾斯海默的預判,如同一記警鐘在國際社會敲響。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基于對現(xiàn)實局勢的清醒認知。
中國在臺灣問題上展現(xiàn)出的決心和能力,已經不容忽視。
這不僅關乎軍事實力的較量,更是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的重大考驗。
任何輕舉妄動,都可能引發(fā)難以預料的嚴重后果。
【結語】
中國海軍崛起及美對臺態(tài)度轉變表明,臺灣未來不僅是政治議題,更牽涉軍事、經濟及國際復雜局勢。
米爾斯海默的警告與美國的雙重策略,均無法忽視中國在此問題上的堅定決心與強大實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