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各行各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緊迫,職業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凸顯。就此而言,西南石油大學設立光伏人才“訂單班”暢通就業渠道,值得大力推廣。
近年來,西南石油大學在“就業—招生—培養”聯動機制上積極探索,取得了顯著成效。其中,“訂單班”的設立更是創新了人才校企合作培養模式。該班是西南石油大學與通威太陽能(成都)有限公司圍繞國家“雙碳”發展戰略,聯合打造的人才培養特色模式。據介紹,“訂單班”從培養方案制定、專業知識培訓、職業素養培訓直至簽訂就業協議,都由校企雙方共同策劃。校企雙方還為“訂單班”組建了一支高水平師資隊伍,學生有專屬導師團隊,包括校內導師、企業導師及專家導師。(7月13日《經濟日報》)
近年來,隨著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各行各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緊迫,職業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凸顯。就此而言,西南石油大學設立光伏人才“訂單班”暢通就業渠道,值得大力推廣。“訂單班”這種培養模式通過師資共育、課程共建、教材共編、平臺共享、科研共通,實現教師與工程師融合、課程內容與工程實際融合、教學過程與工作場景融合、實踐環節與生產過程融合、創新創業與成果轉化融合,形成“五共五融”光伏產業人才校企合作培養新機制。
“訂單班”是高校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的探索和實踐。與企業密切合作、辦學緊跟產業發展,在“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下,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簽訂用人訂單,通過工學交替的培養方式,在教學、技能培訓、研發等方面進行合作,使學生在入校時就已經成為“企業人”,學習企業的文化和技術,畢業后直接到用人單位就業。顯然,這種“訂單式”人才培養讓畢業生與企業實現“雙向奔赴”。
當前,“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作為職業教育與產業需求深度融合的創新路徑,正成為破解就業結構性矛盾、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這種人才培養模式,讓學生提前熟悉企業環境、工藝和技能,既省去大量崗前培訓成本,又減少人員流動帶來的隱性損耗。顯然,這種“校企共育、雙師教學、課證融合、職業養成”的深度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能為產業發展培養更多更高水平的新型技術人才。
當前,高技能人才在各個領域、崗位上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先進的技術成果最終都需要靠技術工人去實現。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企業,只有擁有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技術工人,才有可能發達繁榮。因此,從技能人才培養的角度來看,“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是促進就業的又一突破口,其以需求牽引供給、以供給創造需求的邏輯,為產業升級與就業擴容注入新動能。
總之,“訂單式”人才培養是教育改革與產業升級協同的關鍵抓手,其可持續發展需兼顧企業效益、院校質量與學生權益。當然,確保“訂單班”培養的學生能力與企業需求精準匹配,需要進一步完善“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和校企合作的制度建設,明確學校、企業之間的責任權利關系,以及創新各層次各類型職業教育模式,打通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之間的通道,加快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技能人才支撐。(沈峰)
來源:勞動午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