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2025年單獨招生計劃中,多個專業備注招生對象為本科畢業生,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被網友戲稱為“本升專”。然而在筆者看來,這一現象,看似“學歷倒掛”,實則是就業市場規律下,青年學子面對現實的務實選擇,更折射出社會人才評價標準的進步。
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自2022年起招收本科生,規模也在逐年擴大。日前,該校工作人員回應此事表示“報名人數還可以。”究其原因,在于該校作為國家“雙高計劃”建設單位,其“訂單班”比例近50%。據學校官網顯示,學校畢業生就業質量高,每年大型國有企業、醫院、行業龍頭企業簽約人數占畢業生總數的近70%。為實現更好就業,部分普通院校本科畢業生選擇“回爐深造”,也是一種基于現實需求的理性判斷。
“回爐”并非鄭州獨有。青島技師學院早在2009年就首創“大學生技師班”,至今已連續招生15屆;武漢鐵路橋梁職業學院自2010年設立大學生班,年均吸引超60名大學畢業生,其中本科生占比40%。其深層原因,是國家產業升級帶來的巨大技能人才需求。據媒體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人才總量達2億人,高技能人才超過6000萬人,但相比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體量,我國技能人才占比優勢并不顯著,高技能人才匱乏,已經成為制約產業轉型升級的突出問題。
從社會層面看,反映出社會對人才評價標準的多元化發展。過去,社會過度追捧學歷光環,“唯學歷論”盛行,似乎學歷越高能力就越強。如今,人們愈發認識到,學歷只是“敲門磚”,真才實學才是在職場立足的關鍵。在智能制造、軌道交通等領域,掌握精密操作技能的技術人才成為“香餑餑”,能將圖紙轉化為產品、確保設備高效運轉的實干者,遠比空有理論頭銜者更受青睞。“本升專”現象充分彰顯了能力本位、實用導向的回歸,評價人才的標準已然更加多元和務實。
當然,要讓這種選擇成為更多人主動、積極的決策,還需社會各方努力。一方面,應進一步打通職業教育的升學通道,讓技能型人才有持續深造空間。另一方面,需要建立更科學的人才評價體系,消除招聘中唯學歷論的隱性壁壘,給予職業院校畢業生公平的薪資、晉升待遇。當前,教育部已經明確表示,職業本科和普通本科在證書效用方面,兩者價值等同,在就業、考研、考公等方面具有同樣的效力。由此可見,職業教育將與普通教育真正并軌成為平行賽道,“本升專”現象將不再令人詫異。(陳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