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0日,一則新聞沖上熱搜,引起無數網友熱議。
坐標魔都上海,一個名叫“中海建國里”的小區,均價23萬一平米的豪宅,竟然有人在樓道里堆滿了垃圾;
搞得整個樓道臭不可聞,蒼蠅滿天飛?
就是這樣一位獨居的上海阿姨,住著這樣一套157平米,總價3600萬的房子。
而她的豪宅與常人不同——堆滿了別人不要的衣服、外賣盒子、廢舊電器、紙殼、塑料袋、水盆等等,將這間房子堆成了一個大垃圾場。
家里那個意大利進口的,價值二十多萬的沙發,在老太太眼里連堆垃圾都比不上,現在早已淹沒在垃圾海里,扒都扒不出來。
而當家里堆滿了之后,老太太仍然樂此不疲,將樓梯間也堆得滿滿當當;
天氣一熱,整個樓道都是垃圾發酵的味道,還吸引來了老鼠蟑螂,滿地亂竄。
頂級豪宅變成垃圾堆?或許很難有人能將它們聯系在一起。
對此,網友不得不感慨:阿姨您這苦吃得可真冤…
三年來,老太太的鄰居們是叫苦不迭,最初有人聞到味道上門勸阻,一開門就被這滿屋垃圾給震驚到,連忙聯系物業來處理。
物業幫著收拾了幾百次,到最后警察、居委、城管紛紛上門,沒有一方能攔得住老太太“囤貨”的腳步。
隔壁的鄰居被逼得沒法子,只能賣房跑路。
在上海這寸土寸金的地方既然能買得起如此高端的房子,按說應該也不差錢,就算沒有收入,將這間房子租出去,租金也不會少。
這老太太為什么非要如此偏執,將豪宅當做了安置廢品的垃圾場?
這樣“沒苦硬吃”的行為,看似病態、扭曲,其實背后折射出的,是獨居老人極致的孤獨。
全年齡段的“囤積障礙”
都說:“一代人有一代人喜歡收集的破爛”;
父母輩、爺奶輩愛撿別人不要的衣裳、收集廢品紙殼,年輕人也有自己的囤物癖,這樣的生活習慣,可謂是全年齡段“通吃”。
有些人愛囤食物,總是想將家里的冰箱放的滿滿當當,就算來不及吃了放壞扔掉,也看不得冰箱空空如也;
有人愛收集各種漂亮袋子,聯名奶茶袋、購物袋、外賣保溫袋,都被他們妥帖收藏。
還有更加文藝一些的,收集二次元周邊、電影票根、亮晶晶的糖紙、景區門票、郵票、甚至是金豆子、金條……
若談起“囤物”,那就誰也別說誰,大家多少都沾一點;但若說“囤積障礙”,那普通人這點囤起來的東西,只能說是小巫見大巫。
在心理學概念中,“囤積障礙”指的是一種需要儲藏物品,并且難以丟棄這些物品或難以與其分離而導致的一系列心理狀態和行為。
年輕群體的囤物癖,大多是源自一種想要留下生活的痕跡的愿望。
一些高三生會留下一人高的卷子、一抽屜的用空了的筆芯,這就是自己曾經努力過的最好的憑證。
還有的追星人會留下自己演唱會的票根和簽名照,用以紀念和自己偶像的每一次相遇。
但是具有“囤積障礙”的人,他們留下物品的意義并不是對于生活的美好愿景,相反,是對抗生活帶來的恐懼的標志。
物品的情感投射
去年我過年回到老家的時候,老家的奶奶找出來一盒子小時候的玩具;
里面有缺胳膊少腿的芭比娃娃,換牙時掉下來沒舍得扔的一顆牙齒,還有當年去海邊趕海的時候撿回來的一大堆貝殼。
若說這些東西都有用,它也確實對當下的自己沒有什么價值;但若說沒用,這些東西承載的也是過去的一段回憶。
人類自己擁有著豐富的情感,就很容易將自己的情感投射到身邊存在的物品上去。
這些到了暮年的老人,特別是經歷過親人離世和重大創傷的獨居老人,就會很容易覺醒“囤積障礙”;
將這些無生命的物品人格化,賦予其情感價值。
廢舊的衣服,改改還能給孩子穿;別人不要的家具,還能打個小凳子出來,以前老伴最喜歡這種小凳子;
這個飲料好像是小孫子愛喝的,撿回家去……
老人的認知功能失調讓他們無法再判斷這些物品是否有用;
他們所遵循的原則是,只要某物能承載我的情感,成為孤獨感的替代性寄托,那我就要將它收進家門。
因為這些老人身邊,已經沒有了兒孫繞膝,沒有了子女的噓寒問暖。
如果長期處于獨孤狀態,就會產生負面的情緒,所以他們才要自己為自己打造一處“情感的烏托邦”。
存在性孤獨
曾經見過另一位喜歡囤積廢品售賣的老人,但她和普通的老人也有不同;
她會將所有的飲料瓶刷干凈、分門別類捆在一起,每一扎紙盒子都整整齊齊,看上去令人賞心悅目。
還有那些養了很多小貓小狗,或者收養了很多孩子,不顧自己晚年身體也要堅持勞作的老人們,他們的行為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那就是獲得一種意義感,自己創造價值證明“我有用”。
“存在性孤獨”是一種個體與生俱來的孤獨感。
與社交和情感孤獨不同,存在性孤獨指的是個體作為一個獨立的人,與他人分割開來、與外部世界分割開來的孤獨感。
因為個體需要獨自面對加諸在自己身上的責任,要獨自消化他人并不理解的感受,更要獨自面對對于死亡、人生意義和生命虛無感的認知。
這些老人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感受,才會通過填滿居所空間的方式,來填補自己內心的那份空洞。
垃圾堆成為了老人心中“我還活著”、“我還存在著”、“我存在著還有用”的證明,他們用這樣的方式對抗著孤獨、對抗著生命的無意義感。
看過這些,或許我們就不能用簡單的“沒苦硬吃”來解釋具有囤積障礙的的老人們的生活習慣。
大概每一件被安置在房子里不愿意丟棄的垃圾,都是他們用來穩定內心的良藥。
但愿每一個到了晚年的老人,都能夠被兒女妥帖安置,為他們的心靈騰出空間,不要再被這些“垃圾”所占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