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養屋,是修身克己的日課;屋養人,是天地無言的和鳴。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唐代劉禹錫在《陋室銘》中早已道破居住真諦——真正的馨香不在華堂廣廈,而在日常拂拭間流轉的德性與用心。
古今智者皆知,人養屋是修身,屋養人則是天地的回響。
無論房子大小、新舊,這3個地方的潔凈程度,如同映照福氣的明鏡。
它們干凈了,家才能真正成為滋養生命的場所。
且看古人是如何在這些方寸之地,安頓身心,涵養福澤。
01
- 廚房:人間煙火地,健康福祿源
廚房是家中的“財庫”與“食祿之地”,古人視其為“養生之源”,亦是家風所系。
清代大才子袁枚,不僅是詩文大家,更是精于飲饌的美食家。
他在《隨園食單》中強調:“廚者,性命之所系,可不慎歟?”
其私家廚房“小倉山房”灶臺明凈如新,刀具砧板生熟分開,食材必選時令新鮮。
他要求廚師“凈灶如拭硯,潔器似理琴”,認為潔凈是烹飪之本。
正是這份對廚房近乎苛刻的整潔追求,才成就了流傳后世的飲食經典。
袁枚高壽八十有二,與其注重廚房衛生、飲食潔凈密不可分。
養護之道:
1.臺面灶具“隨手清”:效法袁枚“事畢即理”,每餐后及時擦拭油污,莫使污垢生根。
2.鍋碗瓢盆“不過夜”:深知“病從口入”古訓,及時清洗,定期深度清潔油煙機、灶隙。
3.冰箱“常整理”:謹記“食求新鮮”,定期清理過期變質之物,無異味方保健康。
4.食材“新鮮存”:生熟分置,如古法“魚肉不同器”,入口安全方是根本。
5.地漏“保暢通”:廚房地漏乃藏污之所,常保暢通,免生蟲害濁氣。
當廚房窗明幾凈、井井有條,不僅守護健康,更如袁枚般,在潔凈的煙火中滋養身心,釀出最踏實的福澤。
02
- 衛生間:濁氣轉化處,清凈納祥地
古人稱如廁、沐浴為“更衣”“盥洗”,將其視為重要的修身潔行之事,關乎健康與家宅清寧。
北宋文豪蘇東坡,一生顛沛流離,卻極重生活雅趣與潔凈。
被貶惠州時,條件艱苦,他仍堅持每日“三養”洗浴法:一養身(清潔身體)、二養心(在沐浴中靜思)、三養神(煥發精神)。
他深諳濁氣之害,曾言:“浴室不潔,則百病叢生。”
即使寓居簡陋,他也必親自打掃盥洗之所,保持干燥通風,常用香草熏蒸除穢。
這份在逆境中對個人清潔和環境衛生的堅守,是他曠達心性與健康體魄的重要支撐。
養護之道:
1.馬桶“勤刷洗”:如東坡重“滌除玄覽”,使用后及時清潔,定期消毒,光潔無異味。
2.臺盆水垢“及時除”:洗漱后拭干水漬,定期除垢,保持光潔如鑒。
3.地面“常干燥”:深知“濕生百邪”,淋浴后刮水拖干,防滑防霉。
4.通風“要到位”:效法古人“吐故納新”,無論有無窗,保證通風除濕去味。
5.物品“歸其位”:洗漱用具、清潔用品各安其位,避免雜亂生煩擾。
保持衛生間的干爽、潔凈與芬芳,正是如東坡一般,在濁氣轉化處守住一份清凈,為家宅筑起無形的健康屏障與祥和之氣。
03
- 玄關:門面納氣口,福運第一站
玄關乃家之“顏面”,氣運之“咽喉”。
古人視大門為“氣口”,玄關則是“首要關隘”,其整潔關乎家宅興衰。
晚清名臣曾國藩,位極人臣,治家之嚴更為后世典范。
其傳世《曾國藩家書》中,屢屢訓誡子弟:“諸弟須留心灑掃進退之禮。”
曾府無論寒暑,每日黎明即由仆役灑掃庭除,玄關處更是重中之重——地面光潔無塵,鞋履排列有序,絕無雜物堆積。
他認為“門戶整潔,乃興旺氣象之始”,是修身齊家的第一課。
這份對“門面”的恭敬與勤拂拭,正是曾氏家族人才輩出、福澤綿長的一個縮影。
養護之道:
1.地面“常清掃”:效仿曾文正公“黎明即起,灑掃庭除”,勤掃勤拖,入門即見清朗。
2.鞋子“有序收”:設置鞋柜鞋架,鞋履如兵卒歸位,避免雜亂擋道。
3.雜物“斷舍離”:定期清理無用之物(過期單頁、破損雨具等),讓氣運通道暢行無阻。
4.光線“要充足”:確保玄關明亮,古云“明堂容萬馬”,光明能驅散陰翳,廣納吉氣。
5.小物“添生氣”:可置綠植、鮮花或雅致小擺件,如《禮記》所言“致中和”,增添生機與祥瑞。
一個明亮、整潔、有生機的玄關,是對內對外的莊重表達,是福運財氣欣然入戶的真誠邀約。
04
人養屋,是修身克己的日課;屋養人,是天地無言的和鳴。
拂拭塵埃,即是拂拭心塵;守護家的潔凈,便是守護福澤的根基。
真正的福氣,不在遠求,而在灶臺明凈映照的安心,在浴室氤氳的清新,在推門而入那一瞬的敞亮與歡喜。
古人的身影已融入這日常灑掃的微光里,告訴我們:一屋不凈,何以養身心?一室不清,何以載福澤?
此刻,即是養福之時——凈廚房以安脾胃,潔衛浴以養心神,理玄關以迎瑞氣。
當塵埃落定,心鏡自明,那穿越千年的潔凈智慧,便在這方寸之地,為你鋪就一條福氣常駐的歸家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