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和佳醫院邀您收看
2025“蘇超”徐州隊賽事特別節目
2025年7月20日,“蘇超”第七輪常州隊與徐州隊的比賽將在常州奧體中心體育場敲響戰鼓。徐州和常州,一個是雄渾豪邁的漢文化發源地,一個是婉約靈動的吳文化發源地,兩座城市氣質雖迥然不同,但有這樣一個人,在徐州和常州的歷史長卷中留下了共同的一抹亮色,他,就是蘇軾。
徐州和常州,都有蘇軾留下的痕跡。
千年之后,常州跟東坡有關的遺存包括藤花舊館、艤舟亭等地。始建于南宋的艤舟亭,是常州百姓為紀念蘇東坡在此泊舟而建的。一生顛沛的他對常州情有所鐘,蘇東坡一生14次來到或經過常州,也在常州度過了坎坷一生中最后的48天。
東坡公園 圖源:“文旅常州”微信公眾號
而在徐州,蘇軾雖任職僅兩年,卻給徐州留下了濃墨重彩。黃樓、快哉亭、戶部山、戲馬臺、云龍山、云龍湖……在徐州今天這條南北歷史文化軸“彭城七里”上,到處都有蘇軾的屐履和美文。
蘇軾一生,分外喜愛“快哉”二字,密州、徐州、黃州三地的亭子皆取此名。密州和黃州都是或有記無亭,或有亭無記,而只有徐州快哉亭既有亭又有記,足以說明他對這座城的喜愛,這座亭的鐘意。
蘇軾,贏得了兩座城市百姓共同的愛戴和尊敬。
元符三年(1100年)十一月,從海南獲赦北上的蘇軾,在被調往湖南永州的路途中,接到朝廷命令,準許其可以自由決定去處。蘇軾深思熟慮后,決定“此行決往常州居住”。
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六月十五日下午,蘇軾全家坐船順運河進入常州境內。
艤舟亭 圖源:“常州發布”微信公眾號
六月的常州,正值酷暑,聞訊而至的常州百姓,沿運河相迎,只為一睹坡仙風范。為滿足百姓的愿望,蘇軾不顧身體狀態和炎熱天氣,坐在船頭,供兩岸百姓瞻仰。
面對著眼前如潮的人群,蘇軾大概也會想起他離開徐州的那一天。
那天,聞訊趕來送行的徐州百姓同樣是人山人海。人們浩浩蕩蕩跟隨著蘇軾的馬車一起出了城。直到很遠,才被他勸回。
蘇軾回首這座居住了兩年的城市,揮淚寫下《江城子·別徐州》:
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
回首彭城,清泗與淮通。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
堅強、樂觀、豁達……常州和徐州兩座城市的氣質,也都受到了蘇軾的影響。
蘇軾,官宦數十年,幾經沉浮,宦游謫居途經大宋王朝數十州。烏臺詩案近乎死亡,但他依舊堅韌樂觀,依舊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蘇超”賽場上,常州隊6場未勝1球未進,難得一球還被吹掉,熱搜第一,球員扼腕、教練長跪……但常州人沒有抱怨,更沒有因此而倒下,反而從自嘲“筆畫保衛戰”到很樂天地說“拿了一分,就是一個0的突破”,完全一副蘇軾的“樂事一笑回頭空”。如此豁達開朗,活脫脫東坡精神的現實回響。
不僅如此,球場失意的常州以“梗”為媒,大大方方地營銷城市。常州推出的“恐龍妹妹”IP玩偶,預售階段即售出超萬份。
而在徐州隊的身上,同樣能看到蘇軾的影子。
公元1077年,黃河在澶淵(今河南濮陽)大決口,洪水浩浩湯湯,徐州水位高漲,危在旦夕。面對城中百姓,蘇軾堅定地說出了一句流傳了千年的誓言:“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他在城墻上搭建茅屋作為臨時指揮部,終于趕在洪水破城之際修好了防水堤,徐州城安然無恙。
為了紀念1077年的這次治水事件,蘇軾在當時徐州城的東門,建起一座大樓,由于“土實勝水”,以土克水,有鎮水之意,所以用黃土涂飾墻面,故名黃樓。
不放棄不認輸、拼到最后一秒才是徐州隊最真實的寫照。徐州隊第91分鐘進球1:1絕平宿遷隊,第94分鐘上演終極絕殺1:0戰勝鎮江隊,與南通隊的比賽拼盡全力到最后一刻……為城市而戰、為家鄉而戰、為榮譽而戰,不戰斗到最后一秒,決不放棄。
對于徐州和常州來說,蘇軾已離去千年,又仿佛從未走遠。這場“蘇超”比賽,不僅是球場上的較量,也見證著兩座城市共同珍視的一段歷史與文化。蘇軾的足跡和精神,依然在這兩片土地上流傳。
常州,7月20日,我們賽場上見。
徐州廣電編輯 | 李勇良
一審 | 蔣莉
二審 | 朱宸昕
三審 | 張清
轉發+在看,告訴身邊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