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軍事頻道《國防軍事早報》報道,解放軍第76集團軍某旅在一場協同攻擊對抗演練中,投入了“機器狼”四足機器人,以及兼具察打功能的穿越機。演練打響以后,這些“機器狼群”以“三三制”戰術開展行動,突破了傳統步兵作戰模式,標志著我國陸軍智能化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這批智能機器狼群創新性地融入了解放軍陸軍經典的"三三制"戰術體系。每個步兵班編配3臺機器狼,與9名步兵戰士組成3個"人機協同戰斗小組"。1號機器狼擔任前鋒偵察,配備熱成像儀和激光測距儀;2號負責火力支援,搭載機槍和榴彈發射器;3號是戰術預備隊,可根據戰場情況快速切換反裝甲或防空模式。這種編組使單班作戰半徑擴展3倍以上,火力密度提升2倍以上,完美詮釋了"分布式殺傷"的現代作戰理念。無疑是對傳統步兵戰術的一次徹底顛覆。
大量事實表明,以無人機、無人艇、四足機器人、無人地面車輛等為主的無人裝備,正在顛覆原有作戰樣式,加速武器裝備更新迭代。僅以俄烏沖突為例,若干無人裝備參與其中,它們能夠遂行包括偵察打擊、監視設伏、布雷排雷、火攻勸降等在內的多項任務,且在效費比方面擁有出色表現,進而引起各國高度重視。
目前,地面作戰機器人已經來到戰場。不久前甚至有士兵向機器人投降的戰例。據烏克蘭第3“亞速”獨立突擊旅的消息。在哈爾科夫方向,烏軍依靠無人機與無人地面車輛,炸毀俄軍前沿據點以后,迫使多名俄軍官兵向前者投降,并將其成功押送至烏軍陣地,開創了人類戰爭史上機器人部隊首次俘虜戰俘的先河。同理可推,四足機器人在投入戰場后,也具備創造此類戰例的能力。
在去年的第15屆珠海航展上,中國軍工面向海內外用戶推出了多款四足機器人。例如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開發的“哮天-100”,通過模塊化設計,可根據作戰需求配備機槍、榴彈發射器、反坦克火箭筒等武器。建設工業集團推出了大型四足機器人,集成有7.62毫米轉管機槍,憑借火力持續性優勢,可承擔步兵火力支援任務等。
央視報道的“機器狼群”, 是中國兵器裝備集團與云深處科技公司聯合開發而來,曾在去年成為航展明星。公開資料顯示,“機器狼”全重70千克,擁有較強的機動性與適應性,具備在復雜地形環境下與步兵一起行軍和戰斗,還有高壁壘跨越以及攀爬樓梯等能力,能在絕大多數地形行走。在歷次對抗演練中,“機器狼”表現出了對山地環境的高適應性。
與以往的四足機器人不同,“機器狼”更注重集群協同概念,進行“狼群作戰”。“機器狼”會以作戰小組形式參戰,這與解放軍的“三三制”戰術不謀而合。該小組通常由1臺偵察探測型、2臺綜合打擊型,以及1臺運輸保障型等“機器狼”組成,作戰半徑可達2千米、續航時間則為3小時,且能支持自主組網節點最大30個(臺),戰場控制能力不容小覷。
在實戰過程中,一方面可將“機器狼”作為先鋒,然后輔以少數步兵分隊,實施偵察監視、障礙排除、火力摧毀等任務,形成有利態勢,為后續作戰開辟出安全走廊。另一方,“機器狼”與步兵分隊混合編組,協同作戰,為步兵提供立體警戒、火力支援和物資補給等。
在未來戰爭中,復雜山地、水網地域、叢林地帶、城鎮居民地,向來都是難啃的骨頭。這就要求解放軍調整戰術打法與裝備運用,通過機器人和無人機的協同,可將人員傷亡率與裝備折損率降至最低,甚至實現“零傷亡”作戰。
“機器狼群”的出現與運用,標志著解放軍步兵在作戰形式方面的轉變提升,步兵攜手“機器狼群”與穿越機,在各自領域內發揮作用,諸如先期偵察驗證、要點精打清除、掩護突擊沖入等,如此將會大幅提升步兵的作戰效能。
除了本文主角“機器狼”外,解放軍還裝備有多款四足機器人并配備到了基層部隊。在不遠的將來,由智能機器狼群、多種無人機和外骨骼戰士組成的數字化合成營,將重新定義"步兵作戰"的戰場規則,讓步兵作戰效能顯著提升,為新時代的軍事變革寫下中國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