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您這鹵牛肉的進貨單和檢疫證明請出示一下。”“阿姨,買鹵味記得看店里有沒有掛《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
自6月起,鄂州市市場監管局集中開展夏季鹵肉制品專項整治行動,以“源頭鎖鮮、過程亮灶、科技賦能“組合拳,構建從生產到餐桌的全鏈條監管體系。
“高溫+高濕”下的食品安全保衛戰
夏季是鹵肉制品消費旺季,也是食品安全風險高發期。濕熱氣候下,鹵肉易受微生物污染,若儲存不當、加工不規范,可能引發腹瀉、中毒等問題。市市場監管局將鹵肉制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鹵味店、夜市攤點、商超熟食區列為重點檢查對象,圍繞原料溯源、加工衛生、添加劑使用、儲存條件等關鍵環節,展開“拉網式+突擊式”檢查,堅決阻斷“問題鹵肉”流入消費端。
檢查“組合拳”從源頭到舌尖全鏈條管控
源頭“鎖鮮”,查原料是否“清潔”。“這批豬耳朵的檢疫證明呢?最近一次進貨是哪天?”在鄂城區某鹵味批發倉庫,執法人員正逐批核對鹵肉原料,重點核查鹵肉原料的“兩證兩章”(動物檢驗檢疫合格證、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及驗訖印章),要求經營者建立“一品一檔”進貨臺賬,確保每一塊鹵肉都能“追根溯源”。截至目前,已檢查生產經營企業288家,暫未發現來源不明的“問題肉”。
過程“亮灶”,查操作是否“干凈”。針對鹵肉加工“前店后廠”加工銷售一體的特點,執法人員化身“廚房檢察員”,重點檢查操作間衛生狀況——滅蠅燈是否開啟、刀具案板是否生熟分開、鹵汁是否當日熬制、冷藏柜溫度是否達標(需≤4℃)。
“我們發現部分小作坊存在‘鹵汁反復使用超4小時’‘生肉和鹵菜共用砧板’等問題,已現場責令整改。”執法人員介紹,行動開展以來,已督促32家商戶完善衛生設施,清理反復加工鹵料汁7鍋。
添加“嚴控”,查調料是否“合規”。亞硝酸鹽、防腐劑是鹵肉制品的“風險點”。各級市場監管執法人員攜帶食品安全快速檢測設備現場檢測鹵肉中的亞硝酸鹽含量(標準值≤30mg/kg)、防腐劑(苯甲酸≤1.0g/kg)。“快檢30分鐘出結果,一旦超標立即下架!”在明堂市場某鹵味店,檢測人員隨機抽取3份鹵牛肉現場檢測,結果顯示亞硝酸鹽含量符合標準。行動期間,已開展快檢鹵肉制品80批次,合格率99.8%,對2批次初檢異常產品送實驗室復核。
科技賦能+全民監督
織密安全“防護網”
為提升監管效能,打出“科技+共治”組合拳。執法人員通過“鄂食安”平臺實時查看餐飲加工店后廚監控,對異常數據自動預警。鼓勵市民通過12315熱線、微信小程序積極舉報“三無鹵肉”“黑作坊”線索。截至目前,全市累計檢查鹵肉制品經營主體463家次,責令整改衛生不達標、臺賬缺失等問題37起,查扣問題鹵肉制品710公斤。
下一步,鄂州市市場監管局將繼續以“零容忍”態度守護夏季飲食安全,聯合公安部門建立行刑銜接機制,對危害食品安全行為形成高壓震懾,讓市民吃得放心、吃得清涼!
市民選購小貼士
市市場監管部門提醒:購買鹵肉制品時,記住“三看一聞”
一看資質:選擇懸掛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的正規門店;
二看標簽:預包裝鹵肉需標注生產日期、保質期、配料表;
三看狀態:新鮮鹵肉應色澤自然(牛肉偏深紅、豬肉粉白),無黏液、無異味;
一聞氣味:若有酸腐味、化學藥劑味,立即停止購買并撥打12315投訴!
圖文|陳 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