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近日,在四川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永昌鎮核桃現代產業基地,400多畝林下種植的西瓜迎來豐收。基地創新采用“核桃樹+西瓜”“核桃樹+蔬菜”的林下套種模式,盤活林地資源,成功解鎖了“以短養長”的林下經濟密碼。
走進基地,一個個圓滾滾的西瓜掩映在核桃樹下。村民們分工協作,采摘、搬運、裝車,動作嫻熟有序。高效的采收流程確保了北川林下西瓜的新鮮品質,讓這份清甜跨越山水,成為遠方消費者口中的消暑佳品。
“這批運往云南的西瓜有4萬斤,個頭大、品相好,而且特別甜。”收購商嚴先生說。
據了解,這片核桃現代產業基地的合伙人均為返鄉創業人員。面對核桃長達五年的掛果周期,這群“新農人”憑借智慧和闖勁,在反復學習與試驗中,實現了“以短養長”的生態效益。
“我們采取‘春種瓜果玉米,秋種蔬菜糧油’的輪作模式。核桃成林前,主要依靠林下種植維持收益;待核桃成林后,便開始套種芍藥等林下中藥材,既具觀賞價值,又能產生經濟效益。”永昌鎮核桃現代產業基地負責人羅忠勇說。
科學的套種模式,不僅大幅縮短了產業回報周期,更讓土地實現了“四季無閑田,季季有產出”的高效利用。“據初步統計,林下種植可使每畝地年均增收約5000元。”羅忠勇說。
林地“活”了起來,不僅充盈了村民的“錢袋子”,更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返鄉人才將創新思維根植鄉土,以科技與智慧盤活林地資源,探索出的立體生態種植模式,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綠色動能。
(趙興明 李嫣 文/圖 北川宣 楊秀玲 呂黃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