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這個社會,大城市的孩子有最好的輔導班,有名校出身的爸媽。
窮人家的孩子,父母是農民的孩子,還能有翻身的機會嗎?
湖南益陽的這個少年向所有人證明,寒門仍舊能出貴子!
周糠順的家,是正垸村的一間農房。屋里簡單樸素,墻面四處掉漆,幾乎沒什么像樣的家具,只有幾個老舊的竹椅子。
家里唯一的亮色,是貼了滿滿一整面墻的、從小到大獲得的各種獎狀。它們和這間破舊的屋子形成了刺眼的對比,無聲地訴說著一個孩子如何用盡全力,去對抗命運發給他的一手爛牌。
周糠順的父親腿部殘疾,生活能自理就是掙錢少,出力氣的活他干不了,只能干保潔收入基地。而他母親也因為腦部疾病,變成一個傻子。
他母親能簡單做點家務,但是完全不能照顧孩子,更別說輔導他的功課了。周糠順從小家務和學習都是全部靠自己。
伯父周建輝看著成績優異的侄子無人照料,于心不忍,做出了一個改變周糠順一生的決定:把他接到縣城,跟自己一家人生活。
伯父開了一個早餐攤,每天起早貪黑做早餐生意,但還是堅持接送他上下學,就怕他一個農村窮孩子,到了城里被人欺負。
已經成家的堂姐,也像親姐姐一樣輔導他的功課。在這個充滿煙火氣的“第二家庭”里,他得到了安穩的學習環境和無微不至的關懷,讓他得以從原生家庭的泥沼中暫時抽身,專心于學業。
他的成功,固然離不開個人的驚人毅力,但同樣離不開伯父在關鍵時刻的托舉。但是伯父的條件也有限,中考,高考的時候,很多孩子都補課請家教。
周糠順從來沒有這些課外輔導,他的學習之路全部都靠自己,還有學校老師的輔導。這說明他是一個自覺性很高,學習很主動很聰明的孩子。
而伯父周建輝在接受采訪時一段讓人哭笑不得的“爆料”,更是讓我們感受到,不管家里條件再差,周糠順也只是一個孩子。
伯父說,他一放寒暑假回村里,就愛打游戲。每回去一次,成績準會下降。等回到縣城我這兒,過段時間,就又恢復正常了。
這個細節,讓周糠順的形象瞬間變得立體而真實。他不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學習機器,而是一個同樣會貪玩、有惰性、在誘惑和自律之間反復拉扯的普通男孩。
他最終的勝出,不是因為他天生圣賢,而是因為他在一次次“成績下降”后,又能憑借毅力把自己從游戲的泥潭里拔出來,重新坐回書桌前。
這份在拉鋸戰中最終獲勝的自制力,遠比一個從不犯錯的“完人”形象,更具說服力。現在,再回看他的一切。
這次報考郵電大學,他也是有著自己的思考,比起其他的985,郵電大學的相關專業更具體,就業更方便。
周糠順很誠實的說,他在選擇大學的時候,已經提前考慮了未來的工資收入,他這樣的孩子,必須有一份高工資的工作。
很多人說這樣太現實了,怎么能為了錢去讀書,但是誰能為他的理想買單呢?從小時候起,周糠順就知道了,錢是多么的重要。
當年母親生病的時候,他家實在沒有錢,只能向社會募捐,村里和學校還有一些社會上的愛心人士,給他們家捐了好幾萬。
他父親至今還留著當年捐錢的本子,每一筆錢都寫的清清楚楚,雖然捐錢的大家不求回報,但是周糠順卻一直記在心里。
就算沒有問他要債,他還是想能試著換一些錢。他想著自己將來如果有能力,就把大家的捐的錢都還了,就算掙不了大錢,也要兢兢業業工作,對社會有用,不辜負大家的好心。
高考642分,是他用無數個日夜的苦讀,為自己贏得的一張入場券。報考北京郵電大學,是他在排除了所有“不可能”之后,為自己和家人的未來,做出的最精準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