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偉
最高人民法院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法學會網絡與信息法學研究會會長
2025年7月12日
盛夏時節,我們相聚在歷史文化名城揚州參加第十一屆“法治社會·長江論壇”,共同研討“在法治軌道上推進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這一時代命題,意義重大。我謹代表中國法學會網絡與信息法學研究會對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社會治理的最好辦法,就是將矛盾化解在基層,將風險消除在萌芽狀態,這都離不開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法治社會作為“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必然要求在法治軌道上推進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法治社會建設,社會治理體系日益完善,國家體制優勢和治理效能充分彰顯,譜寫了經濟快速發展與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開創了“中國之治”新局面。“法治社會·長江論壇”自2015年起已舉辦十屆,論壇緊貼法治社會前沿問題,探索新時代社會治理的新變化新規則新機制,論壇成果匯聚很多真知灼見,影響力逐年提升,是國內影響很大的品牌論壇和著名智庫。徐漢明教授主持的研究團隊發布了一系列研究報告,提出一些真知灼見、良方善策,得到法學界高度評價和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在此,謹向論壇主辦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揚州大學及其法學院、中國行為法學會,向徐漢明教授致以崇高敬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數字法治社會與傳統法治在治理邏輯的差異,主要體現在數字空間的復雜性和技術手段的依賴性。借此機會,我分享幾點思考。
一是數字賦能是在法治軌道上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主要標志。我們正處在“算法生成現實、數據塑造秩序”的數字時代,數字化是實現現代化的基石和引擎。數字法治作為現代法治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的產物,正在深刻重塑法治模式的變革,數字技術賦能法治、嵌入社會治理是大勢所趨、歷史必然。法治社會建設,一方面需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規范數字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另一方面,也需要借助數字技術賦能法治,推動法治理念和法治方式轉型升級。目前,以數字技術運用為內核的數字治理,在政府、市場、社會中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應用場景越來越多,治理成效已經顯現。數字法治社會是應對數字化浪潮的客觀要求,是數字中國建設和法治中國建設的當務之急,是實現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人們在數字時代的行為日益網絡化、數字化,傳統法治手段無法有效覆蓋和應對。數字社會產生的數據量呈指數級增長,人工監管的速度與大數據規模不匹配,AI系統的運行速度和數據吞吐量遠超人類處理能力,傳統人工方式難以有效處理、分析和利用這些數據。數字社會治理要求精準、高效、透明、普惠,而數字化為社會治理提供了強大的技術工具和數據基礎,是實現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可或缺的手段。數字賦能法治對于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現實意義就是實現“智治”,通過智能化決策支持、自動化流程處理、統一化法律適用、精準化法律實施,顯著提升法治效能,為實現更高效、更公正、更透明、更普惠、更具韌性的現代化社會治理提供強大支撐。通過數字技術可以提升法治社會的治理水平,便捷正義的實現途徑,增強正義的實踐成效,促進程序正義、實體正義、訴訟效率的三重實現,使人民群眾以更方便的方式接觸法治、參加監督、享受服務、參與訴訟、感受正義,增強了社會治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是技術治理是在法治軌道上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基本路徑。數字經濟已成為發展的核心引擎,其規則制定、糾紛解決、市場監管、法律服務等都需要數字化工具和平臺作為支撐。公眾對法治服務的效率、透明度和可及性要求不斷提高,而司法機關、執法機關普遍面臨案多人少、資源有限的困境,依靠傳統流程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法治需求。數字法治就是通過數字化手段創新“法治+技術”的混合治理模式,推動法治模式從“人工治理”轉向“智能監管”,從“事后應對”轉向“事中干預”,從“有限抽查”轉向“全面覆蓋”,從“經驗驅動”轉向“數據治理”,使法治實施更多基于客觀數據和算法分析,減少主觀性和隨意性。數字技術在社會治理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正日益顯現,不僅提升了法律實施的效率,而且增強了法律實施的精準度,還拓展了法律服務的普惠性,更強化了權力監督與廉政建設,是在法治軌道上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實現更高水平公平正義的強引擎和加速器。
三是數字風險是在法治軌道上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現實挑戰。數字技術嵌入將是社會治理的新常態。當下,全球人工智能正處于由弱人工智能向強人工智能過渡的階段,將數字技術深度融入具有高度專業性和價值敏感性的法治領域,其過程面臨一系列挑戰。數字技術不穩定性、算法不透明性等技術缺陷導致數字法治也面臨多重風險,自動化決策在提升效率的同時,也會因算法黑箱、程序壓縮、數字鴻溝等問題可能侵害公民權利,產生法律倫理與工具價值的沖突。時代變了,數字治理的思路和手段變了,但法治維護公平正義的宗旨、尊重和保障人權的理念不能變。數字技術嵌入法治領域涉及技術風險、價值沖突、制度重構、資源投入和社會適應性等一系列問題。我們需警惕數字技術介入法治實施可能帶來侵犯人權的隱憂,必須審慎處理算法倫理、權利保障、權力邊界、規則適配等現實問題,確保技術服務于法治的核心價值,確保技術服務于保障公民權利,最終促進良法善治。
各位同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技術賦能法治是構建“增強型治理”,其核心作用在于,在工具層面,通過效率提升、成本降低、精度升級,破解傳統法律治理的瓶頸。在價值層面,以更透明的程序、更廣泛的參與、更科學的決策,捍衛公平正義這一法治靈魂。我們要推動科技與法治的良性互動、深度融合,為法治增添更多科技含量和智能元素,推進數字法治實施的“提效”與“向善”的統一,實現“讓科技賦能法治,讓法治守護正義”的愿景,努力創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明,在法治軌道上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
最后,預祝本屆論壇圓滿成功!祝“法治社會·長江論壇”越辦越好!
謝謝大家!
(編輯:楚予、統籌:汪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