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艷芳的死,是被她自己的任性害死的。”
王晶在采訪里的這句話,重新剝開了塵封往事。
這個唱著《女人花》、穿著婚紗嫁給舞臺的女人,
難道不是因為宮頸癌而遺憾離世?
難道真如王晶所言是因為人性才在40歲就匆匆謝幕嗎?
一、用“懂事”熬成的執念
梅艷芳的童年,是被生存碾壓的碎影。
貧寒家庭,父親早逝,迫于生計,她4歲登臺,補貼家用。
昏暗的燈光下,小小的她穿著不合身的演出服,握著比自己還高的麥克風,用稚嫩的嗓音唱著不屬于她這個年紀的情歌。
有時候唱錯一句歌詞,還會被母親狠狠訓斥。
臺下是全是醉醺醺的客人,梅艷芳在臺上被喝倒彩、扔雜物是家常便飯的事。
有次唱到一半,臺下有人扔來爛蘋果,砸在她腳邊。
她嚇得躲到姐姐梅愛芳身后,母親卻直接把她推出去:“撿起來接著唱!錢還沒掙夠呢!”那晚她硬撐著唱完八場,回到家累直接得趴在桌上睡著。
別的孩子在幼兒園里玩滑梯、吃糖果時,她已經在計算今晚的收入夠不夠買米;
別的孩子在父母懷里撒嬌時,她正背著姐姐穿過深夜的小巷,把一天的收入小心翼翼地交給母親。
這種“被推著長大”的日子,讓她早早學會了“懂事”。
后來變成拼命對家人好,好到不計代價。
在梅艷芳成名后,她成了家里的“提款機”。母親覃美金經常拿著她的錢去炒股票,虧了就哭著打電話:“阿梅啊,媽又輸了,你再打點過來。”
而梅艷芳的弟弟天天不務正業,欠了債就讓姐姐填坑。
經紀人看到這都忍不住勸她:“你都把他們慣壞了!”梅艷芳只是嘆口氣:“我就這一個媽一個弟,我不管他們誰管?”
最刺心的是她病重時,病房里傳來母親拍桌的聲音。
“簽字把房產轉我名下!你死了也是我的!”
護士說,那晚梅艷芳沒哭,只是望著窗外到天亮。
她對家人有著明知被吸血仍不肯松手的執念,
仿佛攥緊這點血脈,就能填補童年缺失的溫暖。
她對家人的無底線付出,哪怕被傷得千瘡百孔,也舍不得放下那點血脈親情。
而她對事業的偏執,比親情里的“縱容”更顯孤勇。
二、用“較真”淬煉的鋒芒
1982年,19歲的梅艷芳憑《風的季節》驚艷全場,以滿分奪冠簽約華星唱片。
首張專輯《心債》大獲成功后,公司想讓她走“玉女”路線,她卻偏要打破常規。
1983年的《赤色梅艷芳》中,她身著紅色露肩裝,眼神凌厲,掙脫了女歌手“溫柔甜美”的固有標簽。
面對“太性感”的批評,她直言:“歌手靠的是嗓子,不是別人的眼光。”
1985年的《壞女孩》更是引發軒然大波。
歌曲風格大膽、歌詞直白,搭配她金發皮夾克的叛逆造型,被電臺以“內容不雅”禁播。
唱片公司勸她改歌詞、換造型,她卻堅定回應:“我唱的是真實情緒,聽眾會用耳朵投票。”
結果這張專輯創下八白金銷量紀錄,成當年香港最暢銷唱片。
此后她造型愈發突破,短發西裝唱《似是故人來》,穿長袍戴禮帽化身“民國公子”,在演唱會上穿婚紗、戴羽毛,成香港樂壇首個“雌雄同體”的“百變天后”。
演戲上她的“難搞”更是出了名。
1987年為演《胭脂扣》里的如花,為貼合角色她半個月瘦10斤。
一場“笑著流淚”的戲拍了17條,每次導演說“可以了”,她都搖頭重來:“不對,如花的眼淚應該是冷的,不是熱的。”
最終,這場戲成了影史經典,她也憑借如花一角斬獲金馬獎、金像獎雙料影后。
從《英雄本色3》里英姿颯爽的周英杰,到《審死官》里潑辣機智的宋李氏,梅艷芳拒絕被定型。
她可以是風情萬種的青樓女子,也可以是粗嗓門的市井婦人,甚至愿意為角色扮丑、增肥。
王晶曾多次和梅艷芳合作,他說 :“梅艷芳最‘難搞’也最厲害,覺得劇本不對就改,拍喜劇時嫌臺詞俗,當場和編劇吵,自己重寫后效果卻更好。她的天賦高到可怕,根本不用教,但她的也讓很多人頭疼,因為她只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舞臺上的“不妥協”讓她活成傳奇,可命運偏要給這份執著加一道更殘酷的考題,
當癌癥的陰影籠罩而來,她對生命的執拗,比事業里的鋒芒更顯決絕。
三、用“倔強”賭上的余生
2001年梅艷芳被確診為宮頸癌。
體檢報告出來那天,梅艷芳在醫院走廊站了很久。
醫生給出的建議是早期切了子宮就能保命。
但梅艷芳幾乎沒有猶豫就拒絕了:“我還沒結婚,還沒生小孩,我不想做一個不完整的女人。”
身邊的朋友都勸她“保命要緊”。
連一向支持她的張國榮也急得跟她吵架,
梅艷芳只是紅著眼眶說:“哥哥,我這輩子什么都有了,就差一個家。我想試試,萬一能等到那個可以嫁的人呢?”
她選擇隱瞞病情,繼續像往常一樣工作。
2002年拍《男人四十》,有場淋雨的戲,她站在雨里拍了四個小時,結束后直接暈在片場。
助理哭著要送她去醫院,她卻搖頭讓助理別聲張。
后來實在疼得厲害,她就把止痛藥藏在化妝盒里,每次拍戲前吞兩片,笑得跟沒事人一樣。
2003年,梅艷芳的身體已經非常虛弱,但她堅持要舉辦一場演唱會。
醫生警告她“再折騰可能撐不過年底”。
她卻拉著經紀人的手說:“我想穿一次婚紗,跟歌迷告個別。”
演唱會的籌備過程異常艱難。
梅艷芳常常練歌到一半就咳得停不下來,體重驟降到80斤,穿演出服時需要用夾子夾住才能合身。
11月的紅磡體育館,場場座無虛席。
這場“經典金曲演唱會”原定4場,卻因歌迷搶票太火爆,加到了8場。
最后一場,梅艷芳穿著一身潔白的婚紗緩緩走上舞臺,燈光打在她蒼白的臉上,卻依然美得驚心動魄。
她拿起話筒,聲音有些顫抖:“我這輩子,演過很多角色,唱過很多歌,得到過很多榮譽。但我最想演的角色,是一個妻子;最想擁有的,是一個家。今天,我把自己嫁給舞臺,嫁給你們。”
她唱了那首《夕陽之歌》,唱到最后一句時,她的聲音哽咽了,對著臺下深深鞠躬,久久沒有起身。
這場演唱會成了她的絕唱,也耗盡了她最后的力氣。
結語:
王晶說梅艷芳和張柏芝一樣太任性。
張柏芝在事業巔峰敢牽愛人的手走過閃光燈,在流言蜚語里把孩子護成鎧甲。
有人說她“一手好牌打爛了”,她卻在節目里坦然說:“我從不后悔愛過,也不后悔現在的選擇。孩子需要我,我就做個好媽媽,別的都不重要。”
愛時轟轟烈烈,分時坦坦蕩蕩,從不用“完美”來綁架自己,
這種不管不顧的坦誠,像極了當年梅艷芳在親情里掏心掏肺到不計得失,在舞臺上燃盡生命也要謝幕,在病床上攥著子宮不肯放手。
張柏芝的“任性”是對真心的不打折,梅艷芳的“任性”是對執念的不松勁。
她們從不是不懂權衡利弊的傻瓜,只是寧愿痛得清醒,也不要活得潦草。
就像梅艷芳在最后一場演唱會上說的:“我走的每一步,都是自己選的。”
或許所謂任性,本就是不被理解的堅持,不計代價的奔赴,是對“活成自己”最勇敢的追求。
部分參考資料:
微博|王晶說梅艷芳被任性害死了
網易|梅艷芳生前最后一場演唱會,它承載了無數歌迷的使命
梅艷芳個人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