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八字、走路痛、易摔跤——我國青少年群體中高達25%~49%的扁平足發生率背后,是無數被足弓塌陷困擾的成長身影。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足踝外科侯輝歌主任醫師指出,當平足成“癥”引發疼痛或步態異常,微創外科手術可通過一枚精巧螺釘重塑足弓,術后僅需三周固定便能重啟奔跑人生。
“足弓無聲,信號有聲。當孩子反復訴說行走疼痛、步態搖擺或鞋子異常磨損,請及時前往足踝專科評估。一枚螺釘的輕盈支撐,或許就能在暑期時光里,為孩子的未來步伐注入挺拔力量?!?/p>
足弓失守,成長之路步步驚心
孩子抱怨“走路腳痛”、鞋子總是一側磨損嚴重,甚至無故摔跤?這些可能是足弓塌陷發出的警報。侯輝歌主任解釋,正常足弓如天然減震器,一旦塌陷成“平足癥”,足底筋膜與韌帶將承受額外壓力,引發足跟、足弓疼痛與易疲勞。
扁平足進一步前沿發展后的危害遠不止于足下。
侯輝歌表示,塌陷的足弓如同推倒第一塊多米諾骨牌——踝關節因過度內旋變得不穩,膝關節內側壓力劇增加速磨損,長期異常力線甚至牽連腰椎與骨盆,導致腰背疼痛或體態傾斜。暨大附一院的臨床資料顯示,嚴重者可能出現足外翻、拇外翻畸形,影響運動耐力和平衡能力,使日常行走都成負擔。
識癥干預,黃金策略因年齡而異
面對平足,家長無需過度焦慮。侯輝歌強調,關鍵在于區分“生理性”與“病理性”。侯輝歌告訴南都記者,“4歲以下兒童超90%有扁平足表現,這通常是發育中的正?,F象。此時既不要過早使用矯形鞋墊等輔具,也不用其他形式的外科干預,因為絕大多數這個年齡段的扁平足是會自行改善的?!?/p>
他同時提醒,若孩子持續抱怨腳踝、小腿或膝蓋疼痛,步態呈現明顯“外八字”,足印顯示足弓區域完全平鋪,則需及時就醫評估。
扁平足的干預策略因年齡與癥狀而異。
對于青少年柔韌性平足(關節仍具彈性),侯輝歌團隊核心準則是“關注功能而非外觀”。“即使足弓低平,只要沒有疼痛等癥狀,無需特殊處理?!彼忉尩?。首選保守治療,如定制矯形鞋墊緩解壓力,并通過跳繩、抓毛巾等鍛煉強化足底肌肉。只有當疼痛持續、步態異常且影響生活學習時,才需考慮醫療干預。
作為由國家多個部委聯合發起的“中國校園健康行動·青少年足踝健康關懷行動”和“兒童青少年足踝健康公益篩查活動”的成員單位。為了向廣大平足孩子提供專業的診療服務,暨大附一院足踝專家團隊特地在每周日上午開設青少年平足癥專科門診,發現足部異常的孩子可以通過該特色門診尋求專業的診療、咨詢,用科學的干預舉措糾正扁平足。
微創點睛,暑期重塑疾步未來
對于保守治療無效的青少年癥狀性平足癥,微創外科技術帶來了突破性解決方案。侯輝歌向南都記者展示了暨大附一院足踝外科團隊帶頭人洪勁松主任領銜的專家組在平足癥治療干預方面的安全、有效的新舉措——僅1厘米切口植入的泰利菲(音)裝置"距下關節制動器”?!斑@枚比傳統螺釘更精巧的裝置,能有效卡位支撐塌陷關節,阻止足弓下壓,使其恢復自然高度?!彼蜗竺枋觯白愎⑵饋砹?,下肢力線也隨之改善?!?/p>
術后康復路徑清晰:石膏固定保護三周,期間可借助助行器活動;拆除后即開始系統康復訓練,約一個月后便能逐步回歸正常行走、跑步等日?;顒?,實現“健步如飛”的目標。侯輝歌特別指出,暑假是進行此類干預的理想窗口——充裕的休養時間確保手術效果穩固,待新學期開啟時,孩子能以挺拔姿態和健康雙足投入學習與運動。
采寫:南都記者 王道斌 實習生 溫瑋 通訊員 張燦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