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每天好好走路,或許就能幫你延長壽命!
走路,曾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最好的運動,這并非“口說無憑”,而有實際的依據。在2024年,《英國運動醫學雜志》上,有關于走路的研究,該項研究中指出,40歲以后的人,如果每天都能以4.8公里/小時的速度快走111分鐘,也就是說,大約11000步,或者是進行其他同等運動量的鍛煉,那么很有可能延長壽命11年。
也有在2023年,哈佛醫學院一項涉及45萬人并追蹤了 25年的研究發現,每日走路步數大于等于8000步的人,全因死亡率可降低51%,而在4000~8000步的范圍,身體獲益是最明顯的,每增加1000步死亡率就會降低到15%。
如果你能規律步行,那么更是性價比最高的長壽干預措施,長期保持每天走路步數在6000步以上的人,可顯著延長壽命(約為4.5年)。
為幫助大家達到這種目的,大家尤其要注意正確的走路方式:
在身體姿態方面,并不是低頭走路,或者是低頭玩手機,而是身體處于直立的狀態,就好像是“懸梁刺股”般的感覺,頭頂上就好像有一根線在向上拉,致使耳朵、肩峰在一條直線上。
再簡單來說,則是走路時要抬頭挺胸,腰背不是曲折的 ,而是挺直的,避免長期彎腰駝背,過度增加脊椎的壓力,引發腰酸背痛、脊柱側彎等問題。
除了整個身體的姿態以外,腳部動作也是十分關鍵的。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邁步喜歡腳后跟后著地,其實不然,讓腳后跟先著地,把重心移到腳掌的部位,最后再用腳尖蹬地發力,如此循環身體處于向前傾的狀態,既可以減輕關節的壓力,還不會讓腳部承當身體所有的重量,致使腳部疼痛、損傷。
另外,對于內八和外八的人,這正是走路不規范的情況,而腳尖朝前、腳后跟先著地,腿部肌肉受力均勻后,才能夠讓身體獲得最大的益處。
最后,大家還要看一下手臂的擺動。手臂擺動是為了人們在走路的過程中所起到平衡身體與助力前進的作用,不建議固定一個姿勢,全身放松猶如雙手握空拳,隨著走路的姿勢,自然的擺動即可,提高走路的效果。
最終在走路速度和時長上,大家需根據自身情況來定奪,無統一的標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