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最后的武士”、“最后的貴族”、“最后的太監”,未來還將會出現“最后的有人機”。
當前幾個主要的軍事大國強國都在抓緊時間研制六代機,甚至在預研七代機,但它們可能是人類最后的空中大型有人平臺了。為何這樣說?主要是基于以下幾點理由:
一是,六代機、七代機研發周期長、價格高昂,也相當脆弱。
以美國五代機F-35來分析,研制F-35聯合攻擊戰斗機的計劃始于1996年;2015年7月,美國海軍陸戰隊宣布聯合攻擊戰斗機可以投入作戰。這樣前前后后花了近20年的時間。試想一下,在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20年前提出的軍事理念與軍事需求,20年后早就過時了,所以戰機問世即落伍。
以上是五代機的例子,六代機更是如此。前不久,美國總統特朗普公開表示,美國空軍近期將接裝世界上第一架第六代F-47戰機。他同時暗示,F-47戰機已經秘密試飛好幾年了。可以估計,美國人搞F-47戰機至少不下10年。
目前,尚不知道美國研發F-47戰機花了多少錢,采購價格是多少,但花上幾千億美元是正常的,畢竟F-35戰機當年研發費用也花了大幾千億美元。
論單價,F-35戰機本國采購大約7000萬美元;海外采購2億美元上下。
使用成本,F-35A的每飛行小時成本為3.25萬美元。
維護成本,F-35的維護標準是,每飛行19小時就要檢查或局部修補一次。如果在高溫、高鹽的環境惡劣中長時間飛行,可能飛一次就得補涂一次隱身涂層。比如,以色列空軍作為F-35的第一個海外用戶,甚至每3個月會全面清洗一次,防止化學物質損傷涂層。每次維護成本更是驚人,單次可能高達百萬美元。
越是先進的戰機越脆弱,特別是在世界各國戰場態勢感知能力和精確打擊能力不斷提升的情況下,即便是具有極小RCS的六代機、七代機這樣的空中大型有人平臺也是越來越危險,一旦被擊落一架,損失不堪承受。
二是,無人化、智能化的快速發展,使無人機替代有人機成為可能。可以說,將來有人機能干的事,無人機都能干,甚至干得更好。預警探測、偵察監視、指揮引導、情報處理、火力打擊、效能評估等涉及作戰的方方面面,無人機沒有一項不擅長的。相反,有人機因為要考慮人類的生存環境,所以機艙中太熱太冷都不行,過載太大人也承受不了;無人機則不存在這樣的難題,早就突破了人類極限。
三是,分布式作戰、馬賽克戰爭等先進的作戰理念,更歡迎無人化裝備,而不是有人化裝備。因為未來的作戰要素通過各種先進的數據網絡連接在一起,作戰體系中再也沒有所謂的中心,即實現了“去中心化”,六代機、七代機這樣的大型空中關鍵節點,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相反,由于它的脆弱性,還要時刻保護它,牽扯了大量的作戰資源,實在沒有必要。
再說,復雜的六代機、七代機幾乎所有的作戰功能與指標,都可以通過大量性能單一的無人機疊加組合起來,就像小孩玩的馬賽克方塊一樣方便快捷,由于有復雜的軟件進行全程控制,比如30架小型無人機,就可以疊加出一架性能強大的復雜的六代機,關鍵是具有魯棒性,壞了一架無人機,馬上第二架相同的無人機補上,絲毫不影響其后續的作戰行動,最為關鍵的是價格也更便宜。
綜上所述,戰機的發展絕對不會是線性的,六代機、七代機后可能就沒有八代機了,所以六代機、七代機應該就是有人機最后的絕唱,而未來出現在世人面前的,將是由無人機所組成的所謂馬賽克戰機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