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連接朝陽區四惠地鐵站和四惠交通樞紐的過街天橋出口最近遭到市民吐槽。這段時間,本市連迎降雨和高溫天氣,有市民向《問道1039》反映,天橋的一個出口上方的遮擋是鐵絲網織成的,既不遮陽也不擋雨,這給乘客出行帶來了不便。
下午三點多,正是熱的時候!在朝陽區的建國路上方,一條連接四惠地鐵站和四惠交通樞紐的過街天橋上來來往往有不少乘客。乘客劉女士正從天橋南端一處朝西的出口沿臺階下到建國路上,拖著行李下臺階本就已經不太方便了,臺階上方的遮擋還是由鐵絲編織成的,既不遮陽也不避雨,這讓劉女士既費解也不太滿意。
劉女士:現在天就特別熱,所以我就其實挺無語的,就這個框架搭在這,但是又不遮陽又不遮雨的。我覺得那個遮陽棚很像是壞了,或者前段時間是不是被風刮走了?
市民反映的出口在建國路南側/記者拍攝
天橋出口上方的鐵絲網骨架/記者拍攝
這處天橋寬約6.6米、跨度106.5米,天橋南連四惠交通樞紐,北通地鐵四惠站,橫跨建國路,除了兩端的出口,天橋還在建國路南北兩側都設置了臺階,能通向地面。記者采訪時注意到,建國路北側靠近四惠地鐵站A口附近的臺階頂部,設置了玻璃材質的遮雨棚,而路南側的臺階頂部,是用鐵絲編織成的遮擋,既不擋風擋雨,也不能遮陽。
乘客:剛剛下了地鐵,就是坐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車下來的話,確實是挺曬的,這塊就挺熱的。
乘客:可能那邊感覺好像就擋得更嚴實一點,就是可能那邊(靠近地鐵站A出口一側)雨天更好一點吧。
乘客:肯定增加一個(遮陽篷)遮陽、遮雨肯定要好點吧。
建國路北側天橋出口有玻璃遮擋/記者拍攝
采訪過程中,記者在現場觀察了半個多小時,發現從建國路南側西出口下來的乘客有數十名,其中不少人要在路邊打車,也有部分乘客從這里出來之后能直達附近的企業。公開資料顯示,四惠交通樞紐2012年10月啟用,天橋建設的初衷是方便乘客換乘通行,免去在四惠橋下穿行的麻煩。采訪中,部分乘客表示市民反映的這個問題出口多年來都沒有設置遮雨、遮陽篷,大家已經習慣了這樣的配置。也有一些乘客質疑這樣的設置無法滿足乘客需求,應當改進。
乘客:這個你還是要看它的這個流量吧,要是(人流量)少的話就不至于,要是這塊比較人多的話,還是有必要(加裝)的。就是弄上遮陽的或者是遮雨的,現在夏天了應該是有點曬的。
乘客:要是雨下大的話,人來不及走肯定是要在這躲一會兒。
記者:如果在上面等車呢。
乘客:這不可能在上面等,在上面你也看不到那個車。
乘客:其實別的地兒也有,就跟那個擋的那種塑料的棚子,綠的那個,加一層就行,其實也沒什么難的,遮一下當然更好了。
天橋頂部鐵絲遮擋/記者拍攝
為何天橋南側西出口會使用鐵絲網做遮擋呢?記者就此事聯系了首發集團公聯樞紐公司,對方表示四惠天橋南端西出口原建筑設計中沒有覆蓋遮擋,后為防止高空墜物,增加了鐵絲網骨架。天橋北端地鐵站出口玻璃遮擋并非公聯樞紐公司建設和運營,不在公司權屬范圍。至于天橋南端西出口上方遮擋是否會改進,受訪單位沒有作答。目前正是高溫、多雨季節,希望相關部門進一步調研乘客需求,結合實際情況,優化乘客出行體驗。北京交通廣播也將持續關注這一問題。
看看鄰居們都在團什么?
■說明:本文由家住朝陽編輯整理發布,轉載請注明
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侵權,請聯系刪除,封面圖片和內容無關
■信息來源:北京交通廣播
本號法律顧問:北京市恒略律師事務所,咨詢微信:jwbei2
關注家住朝陽
看朝陽大事小情,搜帝都吃喝玩樂
咨詢客服: jiasupao201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