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杭州除了西湖,要更深入了解杭州,一定要去找那些市井煙火的居民生活區或者老巷子,這樣才能打探得到這座城市的氣息,來杭州找美食的道理也是如此,避開景區,去那些原住民多的生活區或是老巷子里,找到的美食大多不會差。
鼓樓附近的十五奎巷,煙火氣十足,從早到晚人來人往。巷子深處藏著連續三年入選必比登推介的“小勞餛飩”,這家開業10年的小店保持著最初的模樣:20平方米的小店,連價目表的底板也沒有變過。
每天早上5點,老板娘勞劍慧就開始包餛飩,一上午要包1500多個。干干凈凈的店里,絡繹不絕有客人進來找位置坐下。
“餛飩很新鮮,分量很足,一口咬下去全是肉”、“這里的餛飩,有老底子的杭州味道。”
小勞餛飩的老板勞阿姨是杭州本地人,開這家小店,原本打算是給退休后的自己找點事情做,沒想到很快火了,每天能賣出200多碗餛飩,節假日甚至能賣出500碗。
火了之后有人問勞阿姨為什么把一家賣餛飩的店做火了?她說真的沒有什么“獨門配方”,只是有“強迫癥”,對店內的衛生和食材的要求一直很高,“從開店第一天起,規矩就是‘餛飩過夜不賣”,衛生每天要打掃好幾遍,廚房必須一塵不染,豬肉只用土豬夾心肉,小蔥剝到最里面的芯子,連油都必須用豬膘肉當天熬制……”
至今天為止,已經連續三年上米其林必比登推介,每年上一次榜,小店就會火一輪,周末生意明顯上升,老板娘一上午包的1500多個餛飩,完全不夠賣。
杭州的網紅餐廳如走馬燈般輪換,我記得Y情期間去浣紗路有一家必吃榜的日料餐廳,沒有兩年的時間店就沒開了,但小勞餛飩開了十年一直都在紅著。
小勞餛飩店不大,20平米左右的小店,店里的裝修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幾張木質桌椅,墻上掛著幾幅老杭州的黑白照片,卻處處透著讓人安心的煙火氣。走進小店,就能看到吳山腳下的"早餐紅人"小勞餛燉的老板娘劍慧正低頭包著餛飩,手指翻飛間,一個個飽滿的元寶形餛飩就整齊地排列在案板上。
她家的餛飩皮薄厚合適,入口勁道爽滑,餡料菜少肉多、飽滿結實。湯底沒有蝦皮,只有香蔥、紫菜碎、咸菜粒和薄薄蛋皮。
她家的筍尖鮮肉餛飩是跟著時令而來,現剝現切的筍尖是這道餛飩的靈魂。每天清晨,最新鮮的筍被剝去外衣,只取最嫩的筍尖部分,切成細丁后與土豬前腿肉按黃金比例混合。
勞阿姨調餡有獨家心得:筍丁不能剁太碎,要保留顆粒感;肉餡要手工剁,機器絞的肉會失去彈性;最后加一勺自煉的豬油,讓餡料更加油潤鮮香。煮好的餛飩端上桌,薄而筋道的皮子透著微微的粉白色,那是筍汁浸潤的痕跡。咬開時先嘗到豬肉的鮮甜,接著是脆嫩的筍丁在齒間迸發清香,最后回味里帶著山野的甘甜。懂行的老客會要求"重青"——多撒一把蔥花,再淋半勺豬油,讓春筍的鮮味被烘托得更加淋漓盡致。過了五月,勞阿姨就會停售這款,任食客如何央求也要等到來年春天。
鮮肉餛飩
鮮肉餛飩是小勞餛燉店的招牌,一碗十只餛飩,每一只元寶餛燉餡料滿滿,咬下去肉汁四溢。湯底看似簡單,卻暗藏玄機:紫菜、蛋絲、蝦皮提鮮,最關鍵的是那一勺自家熬制的豬油,讓整碗餛飩的香氣瞬間提升幾個檔次。
全家福餛飩
如果單純是和我一樣想來試試小勞餛飩店的味道水準如何,那就點一份”全家福“,一次嘗遍所有口味。
店里的蔥包燴也是不可錯過的美味。這道杭州傳統小吃在這里被做出了新高度,餅皮比一般的更薄更大,包裹著炸得酥脆的油條和新鮮的小蔥,刷上特制的甜面醬和辣醬,一口咬下去,焦香四溢,讓人欲罷不能夏天的時候老板娘可能會嫌天熱停售,他們家有蔥油拌面,用豬背脊熬的膘油拌著勁道的面條,香氣撲鼻,這碗蔥油拌面也是滿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