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媒體報道,來自撒哈拉沙漠的巨大沙塵暴正日益頻繁地蔓延至中歐地區。
專家指出,這一趨勢是由于大氣環流模式的變化,例如“阻塞型高壓”或“封閉型低壓”系統在副熱帶地區形成。這類天氣狀況有利于撒哈拉沙塵向中歐地區輸送。
歐盟氣候服務機構 Copernicus 表示,在2025年上半年,他們監測到了多起“撒哈拉沙塵大范圍跨洋輸送”事件。
“撒哈拉沙塵云導致地表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升高,嚴重影響了歐洲和加勒比地區的空氣質量。”
Copernicus 的氣象學家提醒公眾:全球沙塵暴對空氣質量產生嚴重影響,同時也強調地球觀測技術在監測此類事件中的重要作用。
自2025年初以來,科學家多次記錄到撒哈拉地區的礦物沙塵被大范圍輸送至大西洋彼岸:
2月和3月,風向將沙塵吹向南美洲東北海岸;
4月底,大部分沙塵漂移至加勒比海及其更遠地區。
Copernicus研究員 Mark Parrington 警告:
“截至目前,我們已多次觀察到撒哈拉沙塵遠距離輸送現象,以及高濃度PM10顆粒進入歐洲和加勒比地區。這些事件可能會負面影響兩岸空氣質量,并對人類健康構成潛在風險。”
灰蒙蒙的天空與地面積塵
1月和2月,中部與東部地中海多次出現撒哈拉沙塵爆發;
1月至5月,沙塵多次被輸送到意大利與希臘,導致當地出現經常性的天空昏暗和地面積塵現象。
最顯著的事件之一發生在2月初:一股來自北非的氣旋將撒哈拉沙塵從中地中海帶到南意大利,并進一步吹往希臘,造成該地區空氣質量嚴重下降。
沙塵飄至北歐
3月,一大股沙塵云穿越地中海,抵達伊比利亞半島(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國,隨后繼續向北擴散,直至北法、比利時、荷蘭、盧森堡以及英國。
4月中旬,又一輪撒哈拉沙塵事件影響南歐,帶來了明顯的黃昏天色與能見度降低現象。5月初,全球與區域大氣監測模型(CAMS)顯示,西歐與地中海地區的PM10濃度出現顯著升高。
- THE END -
(以上內容由歐洲時報中東歐Tafart編譯,部分內容參考自ORF、奧地利《新聞報》《信使報》《奧地利報》《今日報》等,部分圖片來自新華社、APA及網絡,轉載請注明《維城》EuroNews)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