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K12教育市場頻繁推出學習機之際,7月15日,公考巨頭中公教育(002607.SZ)也推出了其戰略轉型后的首款AI智能硬件產品——中公AI就業學習機。
中公教育方面介紹,這款學習機要構建“測評-規劃-學習-求職”閉環,通過AI職業測評幫助學生明確職業傾向和短板,提供國考、省考、央國企等9類熱門職業考試課程以及考研、教資等課程,并通過AI人崗精準匹配功能為用戶篩選并推薦崗位。新款學習機分為基礎版、專業版和超強版,首發價分別為3999元、5999元起和26200元起。
中公教育在去年9月啟動了戰略轉型,將自身定位從公務員考試培訓轉向就業與再就業服務提供商,并于同一年發布了“三個一戰略”。第一個戰略即打造優質的就業產品;第二個戰略是聯合全國高校打造就業服務平臺;第三個戰略是聯合企業提供撮合服務,更好地連接企業和人才,促進雙方的對接。
中公教育董事長李永新說,這次推出的中公AI就業學習機即是之前戰略一中的首個落地產品。它可以解決大學生從大一到大四期間如何有效提前規劃和準備職業的問題。比如,公務員考試,如果學生從大三、大四才開始準備,通過率往往只有1.32%;但如果從大一開始準備,成功率就可能提高到60%以上。
李永新說,過去幾年,就業市場發生了明顯變化。
首先是學生和家長在就業觀念上發生了轉變。考生和家長從名校效應轉向就業優先,近三年很多高分考生選擇了公安、海關和師范等院校,而非“985”名校。
二是時間準備前置。學生和家長對就業的重視程度明顯提高,許多學生從大一、大二就開始為未來考公、考研和就業做準備。
三是就業準備方式的變化。從依賴個人經驗到依靠專業機構、行業指導和專家支持,以應對激烈競爭。
四是打破了過去孤島式的就業體系。以前是學生忙學生的事情,高校就業指導中心忙中心的事情,企業忙企業的事情,各方之間聯系較少。但現在不一樣了,學生、高校就業指導中心、企業以及政府部門的報考單位開始緊密聯系。近三年,很多院校開設了公共管理或公務員考試等非專業課程,同時各方開始以學生的需求為導向,提供全面的就業支持。
李永新認為,這些變化必然給就業服務市場帶來一些新變革。當前,國家“穩就業”政策持續加碼,高校畢業生規模屢創新高,大學生學業規劃市場規模也呈現強勁增長態勢。然而,大學生群體仍普遍面臨學業規劃模糊、崗位信息偏差嚴重、資源分散、效率低下等痛點。
中公教育方面介紹,中公教育推出了“1+1+N”專屬服務體系,即1個7 x24小時在線的AI智能助手,1組由就業管家、就業規劃師等組成的管家團隊,并可根據需要接入就業心理與法律顧問、行業專家、筆試面試專家等N項支持服務。
李永新說,目前,中小學職業啟蒙教育尚在起步階段,中公教育未來將服務延伸至中小學職業啟蒙階段,構建覆蓋從K12職業認知到大學及在職階段再提升的“全周期就業教育生態”。
(作者 李靜)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李靜
大科創新聞部編輯 長期關注教育、財經領域。新聞線索請聯系lijing@eeo.com.c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