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場,化妝品原料戰事升級。
來源| 聚美麗
作者| 沐 沐
2025年,化妝品新原料備案“狂飆”依舊在上演。
據聚美麗統計,截至2025年6月30日,國家藥監局官網共計80起新原料完成備案,這一數據較去年同期暴增77.8%,創下歷史新高。且若按目前的增長速度,今年9月前即有望達到2024年全年的新原料備案數量。
除此之外,今年上半年化妝品新原料備案還有什么趨勢?不同企業或地區備案新原料的情況如何?哪類原料在備案潮中更受關注?
基于上述問題,聚美麗通過梳理今年上半年新原料備案情況,并透過與多位業內人士的交流,發現有5個比較明顯的趨勢/特點:
美妝品牌加快備案步伐,頭部效應凸顯
本土企業成主力軍,多家外企首次在華備案
植物原料占比第一,中國特色資源成焦點
肽類一騎絕塵,“妝食同源”原料緊隨其后
區域產業集群優勢顯現,廣東地區領跑
美妝品牌加快備案步伐,頭部效應凸顯
針對美妝品牌備案新原料的情況,此前聚美麗在一文中就曾提出,頭部效應在上游原料端開始顯現,而今年上半年,這一趨勢似乎更加明顯了。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共有12家美妝品牌備案19款新原料,占今年新原料備案總數的23.8%。且與去年同期僅有9款新原料被美妝品牌相關企業備案這一數據相比,今年數量約為去年的2.1倍。
且從統計結果來看,2025年上半年備案新原料的美妝品牌均集中在頭部國貨品牌,這中間,既包括貝泰妮、華熙生物、上海家化、福瑞達、自然堂等頭部經典國貨品牌,也涉及谷雨、HBN、稀物集、林清軒等新國貨品牌。
針對這一趨勢,第十四章品牌創始人梅鶴祥告訴聚美麗:“由于完整版安全評價今年5月1日正式實施,所以大多數品牌去年提前布局、完成備案,特別是大品牌突擊備案,因此(今年上半年)備案數量和集中度激增。”
創新化妝品原料商觀辰生物創始人、美妝垂類科學博主胖胖博士則表示,“市場競爭激烈,品牌都需要用新原料來去做新的市場宣稱,而頭部企業有資源、有精力去做新原料的研發,尤其是可以和原料商共同合作,去做新成分的開發,去做市場差異化的宣傳。”
具體來看,貝泰妮共計備案4款新原料,均系特色植物來源原料,分別為梁王茶(METAPANAX DELAVAYI)提取物、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籽油、馬蘭(ASTER INDICUS)提取物、長梗冬青苷。
華熙生物及旗下子公司華熙濟高生物科技(甘肅)有限公司則備案了3款新原料。其中,透明質酸水楊酸酯鈉、葡萄汁有孢漢遜酵母/秋子梨(Pyrus ussuriensis)果發酵產物濾液均為生物技術原料,秋子梨(Pyrus ussuriensis)果粉則為植物原料。
此外,谷雨子公司廣州青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則在今年上半年通過了雪蓮花(Saussurea involucrata)愈傷組織粉、人參皂苷CK的備案。“我們應用生物合成技術,把天然的人參皂苷直接在體外轉化成了人體代謝的最終形式,即人參皂苷CK,真正做到了規模化量產且成本可控。”在與聚美麗的采訪中,谷雨首席科學家、研發負責人李安章如是說道。
深耕松茸成分研究的稀物集則成功備案了酵母菌/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發酵產物濾液這款新原料,據稀物集研發總監胡露介紹,酵母菌/松茸發酵產物濾液具有“優選菌種、更易吸收、更高濃度、更高功效、100%天然來源溫和安全、工藝可控”六大優勢。
專注山茶花護膚研究的林清軒也在今年完成了浙江紅山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籽油的備案,據悉,浙江紅山茶含有皂苷、多酚、黃酮、甾醇、脂肪酸等多種化學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抑菌、防曬等多種生物活性,可廣泛應用于食品、化妝品、保健品、生物醫藥等領域。
02
本土企業成主力軍,多家外企首次在華備案
從備案人國別來看,2025年上半年化妝品新原料備案呈現出鮮明的本土主導特征。數據顯示,本土企業備案新原料共計70款,占比高達87.5%;外資企業則備案10款,占比僅為12.5%。
對比去年同期本土企業71.1%的占比,不難發現的是,今年中國企業的市場參與度提升了約16個百分點,優勢進一步擴大,已成為新原料備案中當之無愧的主力軍。
具體來看,在備案人TOP榜中,本土企業維琪科技便以6個新原料備案數穩居榜首。其中,包括專注抗衰領域的三肽-29、乙酰基六肽-97 酰胺、乙酰基二肽-3 氨基己酸酯3款肽類原料,以及來源于中國特色植物的金線蓮(Anoectochilus roxburghii)提取物、藍玉簪龍膽(Gentiana veitchiorum)提取物、獨一味(Phlomoides rotata)提取物3款植物原料。
上文提及的貝泰妮,在2025年上半年雖僅備案了4款植物原料,但其自2021年開始,已經陸續備案了16款新原料,居總備案人排行榜TOP2。
△圖源:國家藥監局官網
不過,盡管本土企業在新原料備案中的優勢有所擴大,但荃智研究院研發總監張太軍卻認為:“本土企業目前主要是對存量的(國外已有)原料,或者本土食用歷史植物原料的簡單備案,沒有取得具有影響的數據,因此值得有限度高興。”
而從外資企業的布局來看,與前幾年相比,今年上半年無論是備案新原料的數量,還是參與備案的外資企業數量,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仍有新面孔積極入場。
譬如,今年上半年就有雅瑪山醬油株式會社、韓國凱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英國北星天然植物油脂有限公司、韓國新藥株式會社、伊泰康尼克斯有限公司5家外資企業首次在華備案新原料。
且上述企業均僅備案了1款新原料,其中雅瑪山醬油株式會社備案的化學原料5'-胞苷酸二鈉,有望作為保濕劑、柔潤劑、抗氧化劑,在護膚品及個人護理產品中使用;英國北星天然植物油脂有限公司備案的植物原料銀扇草(Lunaria Annua)籽油,可作為潤膚劑應用于各類膚用化妝品。
除了這些首次在華備案新原料的外資企業,作為長期深耕中國市場的“熟面孔”,瑩特麗今年上半年也表現活躍,一口氣備案了5款新原料:聚氨酯-42、聚氨酯-102、聚酯-43、IPDI/二 C12-13 醇酒石酸酯/雙-羥乙氧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HDI/二 C12-14 醇酒石酸酯/氫化二聚亞油醇共聚物。
據了解,上述5款新原料均屬于化學原料,且均為聚合物,主要作為成膜劑、增粘劑等在彩妝、護膚品中使用。
針對外資企業在新原料備案中的表現,胖胖博士認為,“國際原料公司本身有很強的品牌影響力,所以沒有那么強的動力,為了做市場差異化去開發新原料,他們新原料的開發更多是為了滿足功效需求,所以不會說一年推出幾個新原料,更多的是十年磨一劍,新原料一旦推出來,一定是強功效,作為產品的主打宣傳。”
“早些年,國際品牌對于中國的法規、藥監局的渠道,還是有一定顧慮的,而現在新原料備案/注冊放開之后,他們也摸清楚了這些規律。大公司本身整個反應會比較慢,現在開始去適應這個節奏,慢慢的去做一些新原料的備案。”
梅鶴祥也表示:“外資企業的準備和決策鏈相對較長,由謹慎觀望到積極參與,跨國集團內部溝通達成共識,從積極的角度考慮,是因為中國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推動決策落地。”
03
植物原料占比第一,中國特色資源成焦點
從原料來源層面來看,我國植物類化妝品新原料備案呈現爆發式增長,今年上半年共計備案31款植物原料,占備案總數的38.8%,多于2021年至2023年植物原料備案數量總和,且與2024年全年植物原料備案數量基本持平。
為何植物新原料創新熱情持續高漲?在南方日報的一篇新聞報道中,國家藥監局核查中心原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田少雷就指出四大動因:一是行業的競爭及法規的重構和完善驅動企業注重創新的投入;二是國家鼓勵創新政策及新原料注冊備案“雙軌制”開始顯效發力;三是我國擁有豐富多樣的植物資源的優勢;四是植物原料迎合了消費者對化妝品原料溫和、安全、天然、綠色的消費心理。
胖胖博士從原料開發角度分析,“植物原料的開發周期相對很快,因為提取工藝是現成的,只要能夠篩選找到一些靶點,去做功效宣稱,就能夠進行新原料的備案。所以我覺得這也是為什么大家去開發很多的植物原料,同時我也認為,植物原料作為化妝品原料的含金量是相對比較低的。”
梅鶴祥從市場認知角度分析,“植物成分相對市場認知度高,安全性已經得到市場上的長期驗證,開發相對容易,備案通過率高。”
企業實踐則印證了上述行業人士的觀點。譬如,深挖中國特色植物資源的貝泰妮:通過發掘多種高原/山地環境下的云南特色植物,開發出白刺花(SOPHORA DAVIDII)籽提取物、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籽油、馬蘭(ASTER INDICUS)提取物;廣西和桂集團:依賴廣西珍稀植物金花茶,成功備案了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葉提取物、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花提取物;自然堂:旗下子公司林芝企業則憑借對高海拔珍稀物種的深入研究,完成了藍玉簪龍膽(Gentiana veitchiorum)花提取物的備案。
△圖源:國家藥監局官網
聚焦單一活性成分的深圳瑞德林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上海華茂藥業有限公司:從紅景天中提取出的紅景天苷;貝泰妮:從長梗冬青中提取得到的長梗冬青苷;谷雨:從人參皂苷中提取純化而來的人參皂苷CK等等。
△圖源:國家藥監局官網
以及,借助先進組織培養技術的未名拾光:旗下子公司杭州拾光欣雅有限公司備案的曇花(Epiphyllum oxypetalum)愈傷組織提取物;谷雨:旗下子公司廣州青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備案的雪蓮花(Saussurea involucrata)愈傷組織粉等。
△圖源:國家藥監局官網
顯然,植物原料,尤其是中國特色植物原料,如今已然迎來了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不過,在植物原料創新熱情高漲的當下,張太軍則呼吁:“要避免大躍進一窩哄的、淺層次的創新。”
04
肽類一騎絕塵,“妝食同源”原料緊隨其后
從備案頻次來看,2025年上半年備案的80個新原料中,肽類無疑是最大贏家。據統計,共有14個肽類新原料完成備案,總占比達17.5%,在各類原料中遙遙領先。
具體來看,前文提及的維琪科技分別備案3個肽類原料:三肽-29、乙酰基六肽-97酰胺、乙酰基二肽-3氨基己酸醋,成都凱捷多肽科技有限公司則分別備案2個肽類原料:棕櫚酰二十五肽-12、環肽-113,成為今年上半年肽類化妝品新原料備案的“大戶”,進一步鞏固了肽類在抗衰等熱門功效護膚賽道的核心地位。
“肽類原料備案數量領先,主要依托于中國生物醫藥產業鏈的優勢,中國在生物醫藥、基礎化工領域的優勢還是比較強的,可以把這類優勢轉換成新原料注冊備案的優勢。”胖胖博士如是分析道。
在肽類原料持續領跑的同時,一批在食品領域應用成熟的“妝食同源”概念原料也緊隨其后,備案熱度不斷攀升。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金耳(NAEMATELIA AURANTIALBA)子實體提取物被備案3次,吡咯并喹啉醌二鈉鹽(PQQ)、巖藻糖基乳糖、二羥基苯乙醇均被備案2次,共同構成了僅次于肽類的熱門原料陣營。
作為食品原料延申至化妝品領域的典型代表,這類原料憑借在食品領域已驗證的安全性與功效關聯,天然具備消費者信任基礎。
金耳素有“菌中燕窩”之稱,其多糖降解產物有優異的保濕功效;二羥基苯乙醇是一種天然的多羥基酚類化合物,抗氧化性能突出;巖藻糖基乳糖則是母乳低聚糖(HMO)的關鍵成分,集保濕、抗炎、屏障修復三重功效于一身;而PQQ 作為第三類輔酶,通過促進線粒體生物合成和清除自由基實現抗衰。
據綜普合規中心表示,具有安全食用歷史的原料可豁免系統毒理測試,也很大程度減少了企業申報化妝品新原料的成本和周期,加速了“妝食同源”類原料在化妝品的應用。
張太軍也表示,“妝食同源”類原料開發相對比較容易,實現備案成本低一點。梅鶴祥進一步補充:“食品中應用的成分,如燕窩酸、王漿酸等在食品行業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應用經驗和安全數據積累。進入局部使用的外用制劑,路徑明晰,有許多安全數據可借鑒。”
05
區域產業集群優勢顯現,廣東地區領跑
一直以來,作為全國化妝品產業的龍頭省份,廣東依托規模龐大、市場活躍、創新力強的地域優勢,長期在化妝品新原料備案量上位居全國前列。
2025年上半年更是如此。數據顯示,廣東省共備案了27個化妝品新原料,總占比高達33.8%,高居全國備案榜首。尤其是廣州、深圳兩地,已成化妝品原料創新與應用“高地”。
針對廣東地區在新原料備案中的表現,張太軍解釋稱:“廣東支持政策清晰,產學研融合發展得比較好。”如田少雷就曾在南方日報中表示,廣東省高度重視化妝品原料創新研發,將新原料研發申報納入重點創新服務項目,廣州、深圳等城市也相繼出臺了專項支持政策。
除了政策支持外,胖胖博士表示,“整個華南美妝生態的多元化,以及激烈的市場競爭,也促使品牌和原料商更有動力去做新原料的開發備案。”
梅鶴祥對此表示認同,在他看來,“廣東地區的化妝品產業非常活躍, 上下游合作互動比較頻繁,同時廣東市場向來領風氣之先,不拘泥,不迷信,對新技術、新趨勢比較敏感,備案數量領先是敢闖敢干的良好范例,其他地區也在奮力追趕。”
廣東省之后,云南省和上海市同時以6個備案數并列第二。其中,云南省主要依賴單一企業驅動,如云南省僅貝泰妮就貢獻了4個新原料備案;而上海市則依托上海家化、林清軒等美妝品牌推動。
與云南省類似,山東省也主要依賴單一企業驅動,山東省的華熙生物及其子公司華熙濟高生物科技(甘肅)有限公司共計備案了3個新原料;北京市的備案主力軍則主要為高新技術公司,如優然創新(北京)技術研發中心有限公司、北京綠色康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等;浙江、四川等地在化妝品新原料備案中也表現不錯,均備案了3款新原料。
可以看到,2025年上半年備案的80款新原料,主要分布于廣東、云南、上海、山東、北京、浙江等地區,呈現出明顯的區域特色和產業集聚現象。
總體來看,2025年上半年的這波新原料“備案潮”,除了呈現出以上幾大趨勢外,還有一些值得關注的特點。
如梅鶴祥指出:“備案原料在機理研究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備案原料過度集中在功效成分,在基礎原料和特證類原料的探索相對有限”;巢歸研究院科學傳播負責人、知乎美妝科普答主芒奇金也提到:“新原料注冊是市場創新重大成果轉化,中國期待注冊新原料,本土企業注冊新原料數量目前還是0。”
顯然,完成備案只是起點,備案數量“狂奔”并不意味著技術進步與領先,正如化妝品違禁詞網創始人李錦聰所說:“這些現象背后,更值得思考的是,這些新原料有多少真正實現了量產?有多少已經在備案產品中應用?又有多少是真正具備突破性的創新?”
也就是說,如何將備案的數量優勢變成難以復制的技術高墻?如何讓中國化妝品原料從“跟跑者”蛻變為“領跑者”?中國企業還任重道遠。
信息來源:國家藥監局官網、原料合規觀察、綜普合規中心、南方日報
視覺設計:筱情
微信排版:左祐
責任編輯:木頭
23家生產商、8家銷售端企業、1家美容店企業……今年又倒下了一批化妝品企業,美妝行業洗牌加速,誰能挺到最后?
看完不妨給個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