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在自然水域休閑野釣,一定會出現雜魚鬧鉤的現象。從季節的角度來說,夏秋季節的雜魚最瘋狂,其實冬季同樣有雜魚,比如鳑鲏、麥穗這些耐寒的雜魚,只是數量少而已。從時段的角度來看,晚上的雜魚數量也比較少,因為雜魚大多白天進食晚上躲起來休息。從水情的角度來說,活水雜魚數量大多稀少。從釣位的角度來說,深水區域雜魚少,障礙物區域雜魚也少。
如果野釣的時候遇上非常瘋狂的雜魚,瘋狂到餌料都無法到底,應該怎么辦?那應該先恭喜你,雜魚越是瘋狂說明天氣條件越是得當,大魚絕對是開口的。對于釣魚人來說,自然水域釣魚不怕雜魚鬧,就怕雜魚不鬧。雜魚不鬧代表著大魚也沒口,這可能是天氣條件造成的,也可能是水質、水位造成的。所以面對雜魚首先是心態,牢記雜魚不鬧,大魚不到。還要牢記,雜魚鬧鉤的本質是窩點附近還沒大魚,只要大魚進窩雜魚鬧鉤的現象也就得到緩解了。
水中的大魚,尤其是鯉魚、青魚、草魚等魚類,對雜魚是非常有威懾力,這些大魚的進窩會造成雜魚拼命逃竄的現象,水面甚至可以看到雜魚躍出水面逃跑的現象,此時就應該手握魚竿,眼睛盯著浮漂,等著那讓人驚心動魄的短促有利的頓口。所以當雜魚數量多時,有的釣友喜歡加大窩料的投喂量,加速發窩的速度。還有這樣一個說法,成群進食的雜魚會吸引大魚過來進食,所以雖然粗顆粒的窩料可以減少雜魚鬧鉤,但是始終應該有點粉狀窩料的占比,增加擴散效果,吸引雜魚的同時也有助于大魚進窩。
還有釣友面對雜魚瘋狂時,會采用眼不見心不煩的方法,增加漂相的產生難度,讓雜魚的吃口不產生漂相,心里就舒坦過了。這一般是采用釣鈍的方法,比如說跑鉛、大跑鉛等釣法。增加漂相的產生難度,也是傳統釣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這樣可以確保有漂相都是大魚造成的。這個方法其實本質上并沒有減少雜魚鬧鉤,只是雜魚的漂相傳遞不出來而已。其實還可以通過用餌來達到減少雜魚鬧鉤的現象,比如使用玉米粒、皮筋顆粒,這些餌料雜魚根本不吃,想吃也吃不下。
如果釣的時間比較長,始終都還是雜魚鬧鉤,那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周圍根本就沒有大魚活動,大概率是釣位選擇不當造成的,這時候就應該換個釣位繼續作戰了。還有釣友心態更好,雜魚數量多就干脆釣雜魚,畢竟雜魚也是魚。換上輕便的短桿,使用釣鯽魚的小線組,短支的浮漂玩玩全飛鉛或者半飛鉛,動態的擺動會讓雜魚更加瘋狂,雖然漁獲的總量不怎么樣,但是數量絕對有保證。如果自然水域中有肉食性的魚類,也往往會被成群的雜魚吸引,釣雜魚的同時偶爾掛個白條試試,可能就有鱖魚咬鉤了。這么多的雜魚,為何肉食性魚類偏偏進食魚鉤上的白條呢?原因很簡單,肉食性魚類其實很聰明,最喜歡追擊“老弱病殘”,因為成功率最高。
雜魚在自然水域中才是占絕大多數的,所以也沒什么辦法完全減少雜魚鬧鉤,心態就顯得很重要了。不急不躁,慢慢釣。敬請關注收藏點贊,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