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紫沐,這是我第455篇日記。
有粉絲在糾結要不要買保利天曜加推的A6棟。
產品本身是沒啥問題的,就是不知道后續價格會怎么走。
畢竟琶洲南TOD的例子擺在這里,產品再好,也有背刺的風險。
但上周天曜加推,又有媒體爆料說會漲價。
所以廣州房價后續,究竟會怎么走?
我覺得靠嘴喊漲是沒有用的。
首先要搞明白一點,新房不可能脫離二手價格獨立定價。
就以天曜為例,板塊所在的標桿樓盤,比如美林海岸、蘭亭盛薈、美林湖畔、都市蘭亭等等。
要么是沒有成交,要么是降價成交。
曾經賣到10萬+的樓盤,現在成交價只在5萬左右徘徊。
而且這個成交密度,看不出有反轉的跡象。
在周邊競品普遍賣5萬的情況下,天曜首開賣9-10萬,已經不便宜了。
繼續漲價,風險會很高。
所以事實上,天曜加推的價格,和首推基本一致,所謂漲價只是營銷噱頭。
那同樣的道理,廣州二手均價目前是什么情況?
看整體數據,明顯還在跳水。
就連珠城,中區標桿雙子星都跌回12萬。
像中海璟暉這種弱標桿,更是在10萬左右徘徊。
連頂級板塊都沒法獨善其身,其他光靠產品撐起來的樓盤,真實價值只會更低。
如果說廣州房價會不會繼續跌,還有點懸念。
那廣州房價會不會漲,是沒有懸念的。
有朋友問,經濟不是變好了嗎?
既然樓市和經濟息息相關,有沒有可能反彈?
經濟回暖,會加速樓市回暖,這邏輯沒錯。
但問題是,經濟真的變好了嗎?
比如社融,上半年社融增量22.83萬億,對比去年同期多增4.74萬億,表面看確實變好了。
但扒開細看,新增的貨幣,和居民端其實沒啥關系,大部分其實都流向了化債。
對比政府債券多增的7.66萬億和企業貸款多增的11.57萬億。
居民貸款多增1.17萬億,更能反映真實消費水平和投資意愿。
另外像工資性收入增幅5.7%,單看數據簡直好得不像話。
但真實體感,上半年收入和就業是怎么一個情況,冷暖自知。
所以這工資性收入漲幅,很可能是這么一種情況。
以前一家企業5個崗位,1個總監月入10萬,1個主管月入5萬,3個員工月入1萬,平均月入3.6萬。
現在一家企業被砍剩下3個崗位,1個總監月入10萬,1個主管月入5萬,1個員工月入1萬,平均月入5.3萬。
如果算數據,這工資性收入漲幅高達47%。
但實際每個崗位的收入都沒漲,還有2個人直接失業了。
這才能解釋,為什么居民貸款這么萎靡,為什么消費這么不振。
要是上半年,大家真的賺錢了,誰會躺這么平。
而且別忘了一個數據,上半年房地產國內貸款增長只有0.6%。
這意味房企在國內基本融不到錢了,只能靠外資。
融不到錢,去化又不理想,房企的經營壓力,其實并沒有得到緩解。
那為了活下去,下半年大概率還是以價換量。
收入下滑疊加房企經營壓力,這樣的經濟環境,真的利好房地產嗎?
這也是為什么過去兩年,樓市幾次反彈,我都說要嚴格按自住原則買房的原因。
在經濟、供需、基本面扭轉之前,反彈都是無法持續的。
廣州樓市后續可能會止跌。
但廣州樓市后續,很難會反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