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掃毒風暴》最新的劇情中,盧少驊的師父鄧建立竟然主動要求加入徒弟制毒的小團隊。
從鄧工發現盧少驊的制毒設備到他轉變態度,也就一集不到的時間。之前從工廠回家的車上,師父還勸盧少驊見好就收,不要沉迷于此,畢竟這個東西風險極大,被發現可是要掉腦袋的。
但是,叮囑完徒弟沒多久,鄧建立就生出了“一起干”的心思,他就這么開門見山地跟盧少驊說了,盧少驊當時卻并沒有表態,只是沉默不語。
盧少驊不吭聲,鄧建立就當他默認了,于是很快就帶著設備和技術來主動入伙幫忙,很有誠意地帶來了大批量的麻黃素,師徒二人正式開始制作趙雙喜的10公斤冰毒訂單。
鄧建立一個本本分分的老技工,循規蹈矩了一輩子,為什么要摻合盧少驊的生意呢?要知道,制毒不比別的,一旦被警方抓住,這輩子就完了。
在鄧建立提出想入伙的那天晚上,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活著,比死都難受。
這句話并不是鄧工隨口說的,而是他活了大半輩子的真實感受。由于老伴患有腎病,長年累月的用藥和透析費已然拖垮了他們這個小家,鄧建立每個月400多塊的工資,基本上全用來給老伴治病了,但是師娘的病是長期的負擔,要么用藥吊著命,要么尋找合適的腎源來做器官移植。
然而,對于鄧建立而言,別說天價的移植手術他負擔不起,就是平常的透析和用藥,他都在勉力支撐著。鄧建立對別人張不了口,對盧少驊這個徒弟,借的錢都一筆一筆記在本子上,可見缺口有多大。
在巨大的經濟壓力面前,年邁的鄧建立有一種生不如死的感覺就很能理解了。如果可以,有誰愿意靠著借錢度日,有誰愿意天天為了治病當月光族呢?這背后的心酸與苦悶,也只有當事人鄧建立才能體會得更深刻。
當然,缺錢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到了鄧建立這個年紀,受的苦多了,都有些習以為常了,所以他跟著徒弟制毒,其實還有一些別的心思。
劇中,有次盧少驊晚上碰見了師父,問他這么晚怎么還不回家,年邁的鄧建立說自己在改論文,想著在退休之前評個職稱。都是要退休的人了,鄧建立為啥還要這么拼,靠著寫論文來評職稱?一方面是為了提高退休后的待遇,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證明他自身的價值。
鄧建立在化工廠干了一輩子的技術工,專業能力沒的說,但始終收入微薄,勉強糊口,在這個崗位上,他找不到實現自我價值的成就感,因為無論你怎么干,干出什么花來,左不過按部就班那一套,一輩子也就這么干過來了。
但是制毒不一樣啊,不僅能帶來巨大的利潤,還能讓他從技術轉化利益的過程中得到滿足感和成就感。可以說,這種成就感,是身為任何一個技術人員都在追求的。
鄧建立垂垂老矣,反正人生也沒啥盼頭,不如悶頭搞一票大的,成則一朝暴富,敗也就認命唄。
從某種意義上講,鄧建立的這種行為,也有種賭徒的心理在作祟,他拋棄老實本分的人生,將自己置于危機四伏的未來,是一種冒險,也是對命運無情的反抗。
鄧建立,一念之差,萬劫不復,真是可悲又可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