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深入實施的背景下,基層體育治理的創新探索至關重要。作為上海市基層體育治理的代表單位,楊浦區四平路街道通過組建社會體育巡訪員團隊,有效破解了社區體育設施維護、需求反饋、問題解決的難題,顯著提升了居民滿意度和體育服務效能,為城市精細化治理提供了可復制的“四平經驗”。
整合資源,多元聚力精準反饋
區別于傳統社會體育指導員專注于科學健身指導的職責,社會體育巡訪員的工作是發現基層體育問題,向有關部門反饋,并協助解決。因此,從工作定位看,社會體育巡訪員的作用是“宣傳服務+反饋+解決”。他們深入社區各個角落,不僅在賽事活動信息采集、學校體育場地開放巡訪、健身步道巡訪等工作中成為發現問題的“眼睛”,更是連接居民與管理部門、協調解決問題的“穿針引線”之人,覆蓋范圍更廣,作用更立體。
為滿足社區街道各方面人群需求,全面反映社區聲音,四平路街道以多元化隊伍組成為目標,在街道層面做了廣泛發動和排摸,最終建立起60人的社會體育巡訪員隊伍。這些社會體育巡訪員來自同濟大學、轄區中小學、派出所警員、城管、醫院、居委會等,匯聚社區不同群體的視角和需求,力爭基層體育治理問題反饋無死角。
智慧分工,科學管理保障實效
隊伍成立后,四平路街道依據巡訪員的身份背景和工作便利性,實施“點面結合”的精準分工模式,明確不同場景巡訪員職責定位。如賽事活動巡訪員負責賽事活動信息采集;學校社會體育巡訪員負責校園場地對外開放巡訪;城運中心社會體育巡訪員負責健身步道巡訪;居民區社會體育巡訪員負責社區健身苑點巡訪并反映居民體育訴求等,這種科學分工極大提升巡訪工作效率。
除此之外,四平路街道組織專業素養和綜合素養的培訓,確保社會體育巡訪員全面掌握社會體育巡訪員的身份內涵與職責義務。同時,建立“社會體育巡訪員——四平路街道——區體育事業發展服務中心、區體育局”三級反饋工作流程,實現快速響應。在巡訪工作開展過程中,一旦發現問題,需立即反饋至相關部門,并積極推動問題在一周內得以解決。此前,根據巡訪員反映的同濟新村居民需求,在區體育局和街道的全力支持下,僅用半年時間就建成了黨建引領的健身步道,贏得居民廣泛贊譽。
激活隊伍,資源保障提升效能
為保持隊伍活力,四平路街道從兩方面考慮——在組建隊伍時,精準挑選熱愛體育、有愛心的人,使他們在工作中找到價值認同感和成就感;有市社體(競賽)中心、區體育局、區體育事業發展服務中心的支持,加上社區體育俱樂部依托自身運營實力,為社會體育巡訪員工作提供帶身份標識的馬甲以及涵蓋特殊工作場景(如高溫、節假日等)的綜合性工作保障。
當前,社區居民對相關工作總體滿意度處于較高水平,據街道社區體育俱樂部主任反饋,以往賽事活動籌備,傳統方法上需先自行招人,再開會布置任務,流程繁瑣耗時,此次借助社會體育巡訪員扎根基層的獨特布局優勢,提前發動工作,節省時間,工作效率直接提高了30%,真正做到為基層減負。
原標題:《社會體育巡訪員“穿針引線”,“四平經驗”解鎖基層體育治理新模式》
欄目主編:沈雷 文字編輯:谷苗 題圖來源:楊體 圖片來源:楊體
來源:作者:楊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