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老板,你生產的某種東西全世界80%的人都想買,尤其是一個超級大客戶需求量巨大。突然有一天,你自己的政府說:“不行,不準賣給他們了,怕他們用這東西變得太厲害。” 你會怎么辦?
這就是英偉達——全球人工智能(AI)芯片的巨頭——過去幾年在中國市場的真實現狀。
這塊小小的芯片,這許多年來,成了中美之間科技角力的風暴中心。
中國和美國在科技領域的競爭尤其是近幾年來,演變得越來越激烈,特別是在被稱為“AI時代引擎”的人工智能芯片上。
這種芯片有多重要?它能讓機器像人一樣“思考”、學習、處理海量信息,是自動駕駛、智能工廠、尖端科研甚至國防系統的核心大腦。
最初只是貿易上的摩擦,后來逐漸演變成美國對高科技產品,尤其是頂級AI芯片出口到中國,層層加碼的嚴格管制。
這對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
英偉達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場之一,也是AI技術研發和應用最火熱的地方。
眼看著巨大的生意就要被政策攔腰斬斷,英偉達的當家人,那位總愛穿皮衣的CEO坐不住了。
黃仁勛
公司80%的全球市場份額是優勢,但失去中國市場,意味著難以估量的收入損失,華爾街的分析師們甚至警告這可能讓英偉達少賺上百億美元!
怎么辦?硬碰硬肯定不行。
英偉達想了個“曲線救國”的法子:既然美國政府不讓賣最厲害的“A100”、“H100”這些頂級芯片給中國,那我們就專門為中國市場量身定做一款“縮水版”芯片——H20。這個H20,性能上當然比不上原版大哥們,但它巧妙地卡在美國政府劃定的技術限制紅線之內,既能合法賣到中國,又能滿足大部分中國客戶對AI算力的基本需求。
就在英偉達以為H20能穩住中國市場時,2025年初,美國政府又收緊了管制繩索,新的禁令直接暫停了H20對中國的銷售!
英偉達被打得一懵,倉庫里堆積的價值55億美元的H20芯片瞬間成了燙手山芋。
美國政府的擔憂很無稽,但也很清晰,他們認為即使是“縮水版”的AI芯片,也可能被中國用于提升軍事能力,比如更強大的監控系統或更智能的武器研發。
英偉達是真急了。
55億美元庫存積壓,中國這個“大糧倉”眼看就要徹底關門。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黃仁勛親自出馬,開啟了一場橫跨太平洋的“芯片外交”。
他首先飛到華盛頓。
在標志性的白宮橢圓形辦公室,他與重新入主白宮的特朗普總統面對面。
黃仁勛帶來的信息非常明確,一直強調英偉達是美國AI領域的核心力量,是美國保持全球科技領導地位的關鍵伙伴。他著重強調了英偉達對美國本土的貢獻——在美國國內投資建廠(比如那些耗資巨大的AI超級計算機項目),為美國人創造高薪就業崗位。
“總統先生,限制我們,某種程度上也是在限制美國自己在AI賽道上的奔跑速度。”
這個應對算很標準了,把英偉達的利益和美國國家利益緊緊捆綁在一起,試圖軟化政府的強硬立場。
緊接著,黃仁勛又飛到了北京。
在這里,他與中國的高級別官員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談話的重點不再是政治限制,而是如何積極擁抱和利用AI技術推動產業升級和社會發展。
面對中國的決策者,黃仁勛展現的是另一面:作為全球商業領袖的務實與遠見。
他盛贊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和蓬勃活力:“中國市場的規模無與倫比,它充滿活力,創新力驚人,這里還匯聚了全球頂尖的AI研究人才。對于像英偉達這樣的美國科技公司來說,能在中國市場深深扎根,至關重要。”
這番話既表達了對中國市場的尊重與渴望,也暗含了對開放合作的呼吁。
從這一點來看,黃仁勛的智慧確實無法輕視,這一系列的“雙面外交”展現了他作為頂級商人的敏銳和務實。在美國,他高舉“美國優先”的大旗,強調本土貢獻和國家安全;在中國,他則描繪共同發展的藍圖,強調市場機遇和技術普惠。
平衡的藝術,玩得很溜!
但中國客戶也不是坐等“施舍”的,面對美國的持續打壓和英偉達供貨的不確定性,許多中國企業早已開始行動:一方面,想方設法囤積盡可能多的英偉達芯片(尤其是禁令前的存貨);另一方面,則是勒緊褲腰帶,拼命砸錢研發自己的國產替代品。
華為,作為中國科技龍頭,成了英偉達在中國最強勁的對手,其昇騰系列AI芯片正加速追趕。
不過,英偉達手里還有一張暫時難以被撼動的“王牌”——CUDA平臺。
你可以把CUDA想象成AI世界的“通用語言”和“操作系統”。
全球無數的AI開發者都在這個平臺上編寫程序、訓練模型。
即使中國企業能造出性能接近的芯片,但要讓開發者放棄耕耘多年的CUDA生態,轉而適應一個全新的平臺,難度極大,成本極高。
CUDA的粘性,是英偉達在中國市場保持影響力的關鍵護城河。
華盛頓之行和北京之談后,事情似乎出現了轉機。
英偉達開始積極準備材料,計劃正式向美國政府提交申請,尋求恢復向中國銷售H20芯片的許可。
黃老板的穿梭外交,似乎撬開了一絲門縫。
但英偉達顯然沒有把全部希望押在H20的解禁上。
就在最近,他們又亮出了一張新牌——專為中國市場設計的RTX Pro GPU。
這款芯片的定位非常清晰,它被官方描述為“非常適合用于智能工廠和物流的數字孿生AI”。
什么是“數字孿生”?簡單說,就是在電腦里創建一個和真實工廠、真實物流倉庫一模一樣的虛擬模型。
在這個虛擬世界里,管理者可以提前模擬生產流程、優化物流路線、預測機器故障,從而讓現實世界的運營效率倍增、成本大降。
RTX Pro GPU瞄準的正是工業智能化、自動化這個龐大的藍海市場。
更重要的是,RTX Pro GPU的設計完全以符合美國最新的出口管制規定為出發點。
它的性能參數被精準地控制在美國政府劃定的“安全區”內,避免觸碰那些可能引發“軍事應用”擔憂的敏感技術紅線。
同時,有消息稱,英偉達還在研發一款比RTX Pro更便宜的入門級AI芯片(據傳型號是RTX Pro 6000D),目標直指那些對價格更敏感、對頂級算力需求不那么極致的客戶。
這明顯是英偉達在受限市場里“精耕細作”的策略:H20(如果解禁)服務高端需求,RTX Pro主攻工業智能化中端市場,未來的6000D系列則覆蓋更廣闊的普及型應用。
黃仁勛深知,這場圍繞小小芯片的博弈,其意義遠超商業利益。
他在與中美政要的交流中反復強調一個觀點: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像水、電、互聯網一樣,成為支撐現代社會運行的基礎設施,它是推動下一次產業革命的核心動力,限制技術流動,不僅傷害企業,也可能阻礙全人類在應對共同挑戰(如氣候變化、疾病研究)上的進步。
他同時也為英偉達的技術立場辯護,指出其大力投入開源AI研究和基礎模型開發(這些成果全球開發者都可免費或低成本使用),認為“通用的、開源的研究和基礎模型才是人工智能創新的真正基石”。
這既是在全球推廣英偉達技術體系,也是在回應對其技術封閉或可能被濫用的質疑。
據我了解,我認為英偉達在中國市場上的局勢依然充滿變數。
H20能否成功解禁?RTX Pro系列能否在工業市場打開局面?中國國產芯片(尤其是華為昇騰)的崛起速度有多快?這些都是懸而未決的問題。
美國政府內部的鷹派勢力依然強大,對技術流向中國的警惕絲毫未減。
美國參議員們甚至私下提醒黃仁勛,在中國洽談業務時要“格外小心”,避免與那些有軍方背景的中國企業接觸過密,以免授人以柄。
這種如履薄冰的政治環境,讓任何商業決策都變得異常復雜。
另一方面,中國推進芯片自主的決心是堅定不移的。
美國的每一次制裁,都在客觀上加速了中國本土半導體產業鏈的完善和技術攻關。
華為等企業的進步有目共睹,英偉達CUDA平臺的護城河雖深,但也并非不可逾越。
假以時日,成熟的國產替代生態出現,將極大削弱英偉達的市場地位。
英偉達在中美科技戰中的掙扎求存,是這個時代最生動的商業與地緣政治交織的樣本。
一塊小小的AI芯片,承載著企業的巨額利潤、國家的戰略安全、技術創新的方向乃至全球產業格局的未來。
黃仁勛的皮衣之下,是帶領公司在兩個超級大國夾縫中輾轉騰挪的智慧與韌性。
這場圍繞算力的無聲戰爭遠未結束。
英偉達的“江湖路”,是繼續憑借技術生態和靈活策略游走于鋼絲之上,還是最終被大國博弈的鐵幕分割?
這不僅關乎一家萬億美元科技巨頭的命運,也在某種程度上,勾勒著未來全球科技產業權力版圖的雛形。
芯片雖小,卻真正是“兵家必爭之地”,它映照的是大國對明日世界主導權的深思與落子。
本文作者 | 東叔
審校 | 童任
配圖/封面來源 | 騰訊新聞圖庫
編輯/出品 | 東針-知識頻道(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