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伊朗法爾斯通訊社消息,佩澤希齊揚確認在伊以沖突中受傷,哈梅內伊的隱匿再證高明,訪美行結束的內塔尼亞胡得準確信號:只要伊朗敢有發展核武器的動作,特朗普將支持以色列發動對伊新一輪打擊,三角博弈再有激化風險,看來,特朗普立志要當“漁翁”。
當地時間6月16日,正處戰時,德黑蘭西部一政府大樓正舉行會議,六枚導彈或炸彈直奔大樓出口,行為再證伊朗漏成篩子,以色列炸彈如同長了眼,既想封鎖逃生路線,又想切斷空氣流通,簡單理解:以色列想將伊朗這波高官一鍋端,幸而大樓有緊急出口,佩澤希齊揚就是在摸黑撤退時不幸腿部受傷。
面對這場有針對的暗殺,佩澤希齊揚排除美國,直接就稱以色列是黑手,一因行動與以色列暗殺納斯魯拉策略太相似,二因以色列有對伊高官動手的前車,況且,特朗普不大可能冒如此大險,對伊朗總統動手,不符合美國不想被卷入地區沖突的初目標,這也衍生出一個問題,“情報”在手,以色列對伊朗高官可以說是無差別攻擊,既有暗殺哈梅內伊之心,為何后者仍然無恙?
首先,哈梅內伊與佩澤希齊揚配備的保護勢力不同,一支經過嚴格審查的特種部隊負責保護哈梅內伊,它屬“獨立勢力”,足夠神秘削減了哈梅內伊行蹤走漏的可能,系列暗殺事件發生后,關于哈梅內伊的安保措施也越發嚴格,其次,二人情況也不同,佩澤希齊揚需要主持大局,也就是需要露面,哈梅內伊不僅戰時,戰后也未恢復正?;顒樱踩宰匀桓摺?/p>
然而,伊以已經?;穑穬纫翞楹芜€不現身?一方面,伊朗失去對美信任,以色列突發攻擊時,伊朗正在與美國進行談判,毫無準備是因特朗普給予了伊朗“只要美國不點頭,內塔尼亞胡就不敢襲擊你們”的承諾,伊朗信了,以色列卻用實際行動證明了特朗普為了達成自己的目標什么謊話都能說的出來;另一方面,伊朗方面并不覺得?;鹆?,伊以之間的矛盾就翻篇了,在接班人還未敲定,在接班政策還不明朗的情況下,伊朗方面不會讓哈梅內伊冒險。
結果,內塔尼亞胡一場訪美行,所有野心全被炸了出來,《華爾街日報》消息,內塔尼亞胡私下告知特朗普,一旦伊朗恢復發展核武器,以色列就要再行打擊,特朗普沒有反對以色列的計劃,暗含支持意味,然而,伊外長早有強調,伊朗不會放棄核計劃,再爆沖突只在時間早晚,而美國“雙面人”的身份也藏不住。
一方面,暗示支持以色列,另一方面,示好伊朗,希望雙方能早日坐上談判桌,既給內塔尼亞胡戰爭希望,又在輿論占據上乘,擺出一副迫切與伊朗談判狀態,絲毫不顧伊朗已多次強調,在無法保障伊朗絕對安全的情況下,不會坐上與美國的談判桌,特朗普就是架著伊朗,要它迫于壓力與美談判,同時承諾不會再發展核武器,美國轉頭就能憑此向以色列“邀功”,實現名利雙收。
不過,美以所求有區別,以色列要的是徹底限制伊朗的核計劃,任何的鈾濃縮活動都不可以,內塔尼亞胡最理想的狀態,就是伊朗的離心機被摧毀,核科學家也被定點清除,簡單理解,伊朗不徹底喪失核能力,內塔尼亞胡就不會善罷甘休,特朗普愿意通過談判解決伊朗核問題,但若談判不見效,武力特朗普也不排斥,以色列總會沖在美國前面,怎樣算,特朗普都不會吃虧。
顯然,若伊朗不想遭聯合“清剿”,接受與美談判是必需的,擺在美伊之間的兩大問題:一個是利益沖突,一個是信任缺失,伊朗看重信任,但與美國共事,最不必要的就是信任,因為特朗普根本就毫無定數。
伊朗要的其實很簡單:一份不會動輒軍事打擊的承諾外加一些善意的姿態,美國看似熱絡,其實根本就未回應伊朗訴求,但不得不承認,伊朗很大概率會低頭,伊朗外長一句“外交大門永遠不會關上”就是積極的信號,伊朗在等的,很大程度上只是美國真正友好的態度,而非一邊表現的對談判很積極,一邊又發戰爭威脅,逼著伊朗低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