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三年血戰,50萬人傷亡,萬億美元打了水漂,500萬難民有家難回。
俄烏沖突用最慘痛的代價給全世界上了一課,可就在這個當口,臺海上空的烏云卻越積越厚。
歷史的悲劇絕不能重演,俄羅斯踩過的坑咱們絕不能再跳。臺海這盤棋,關系著兩岸2300萬人的生死安危,容不得任何人拿來豪賭?
作者-鹽
當紅線被撕成碎片
說起臺灣問題的底線,那可真是被人踩了個遍。
從2022年8月佩洛西竄訪臺灣開始,這些政客就像是上了癮一樣,一次比一次過分。美國對臺軍售更是沒完沒了,180億美元的大單一個接一個。F-16V戰機、愛國者導彈、M109A6自行火炮,這些可都不是什么防御性裝備。
民進黨那幫人更是得寸進尺,從當年的"暗獨"變成了現在的"明獨"。
蔡英文不認"九二共識",這等于把兩岸關系的基石給砸了。賴清德更是瘋狂,直接把大陸稱作"境外敵對勢力"。連臺灣的教科書都不放過,把"大陸"刪掉,用"中國"代替。
這種操作簡直是把歷史當兒戲,把文化認同當垃圾。
更讓人看不下去的是,這些政客還跑去祭拜日本殖民官員。
賴清德參加八田與一追思會,還說什么"臺灣和日本感情像一家人"。這話一出口,連臺灣島內都炸鍋了,老一輩憤怒地說:你算什么臺灣人?
面對這一次次的挑釁,解放軍可沒閑著。
環臺軍演一次比一次規模大,年均100多次的軍事活動。戰機繞臺、導彈飛越,擺明了告訴那些跳梁小丑:別逼我們動真格的。
俄烏泥潭——一場本不該打的持久戰
說起俄烏沖突,那真是一步錯,步步錯的典型案例。
普京當初想的挺美,"特別軍事行動",三天拿下基輔。結果呢?一千多天過去了,基輔依然屹立,俄軍卻陷進了絞肉機。這場仗打到現在,50萬人的傷亡讓全世界都看傻了眼。
俄羅斯犯的第一個錯誤,就是嚴重低估了對手。
以為烏克蘭政府幾天就得垮,誰知道人家硬氣得很。澤連斯基沒跑,帶著軍隊和老百姓死磕到底。
第二個錯誤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俄軍的后勤保障跟不上,油不夠、彈藥短缺、吃的都成問題。好多坦克直接被扔在路上,成了烏克蘭的戰利品。
第三個錯誤是完全沒料到西方會這么齊心。
美國、歐盟立刻上了經濟制裁,把俄羅斯踢出SWIFT系統。烏克蘭那邊呢,美國給了幾百億美元的軍援。武器、情報、資金全到位,俄羅斯這才發現自己在跟整個西方打仗。
三年下來,俄羅斯的日子可不好過。
GDP縮水了3%以上,盧布狂跌,通脹飆升。能源出口也受阻,國家財政傷筋動骨。戰場上更慘,損失了幾千輛坦克、幾十萬士兵。招新兵都得硬拉人上陣,可見有多絕望。
這教訓太深刻了:打仗不是光靠硬實力,還得算清楚對手和國際反應。
臺海不是烏克蘭,但教訓必須牢記
臺海問題跟俄烏沖突確實不一樣,但有些教訓是共通的。
從地理上看,臺灣是個四面環海的孤島,不像烏克蘭跟歐洲陸地相連。這意味著什么?海空封鎖一旦實施,外援很難進來。
從性質上看,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跟俄烏那種國際沖突完全不同。《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寫得明明白白,臺灣是中國的地方。
從民心上看,兩岸本來就是血脈相連的同胞,不存在民族仇恨。可要是真打起來,臺灣內部的抵抗意志也不能小看。美國給的武器,像愛國者導彈、F-16戰機,防御能力還是挺強的。
如果陷入持久戰,受苦的還是兩岸老百姓。
美國早就放話,臺海有事他們不會袖手旁觀。《臺灣政策法》都寫明白了,要給臺灣軍援。日本也磨刀霍霍,說要保衛"第一島鏈"。
真打起來,中國可能得面對好幾個國家的聯手干預。這跟俄烏沖突何其相似?俄羅斯也是沒想到西方會這么團結。
中國經濟跟全球綁得緊,真動手,西方制裁肯定跑不了。
貿易、金融、技術封鎖一上來,影響比俄羅斯那時候還大。畢竟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牽一發動全身。所以說,臺海問題絕不能指望速戰速決就萬事大吉。必須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但更要想辦法避免陷入持久戰。
中國智慧——既有雷霆手段,更有繞指柔情
俄羅斯的教訓擺在那里,中國該怎么辦?
首先,外交努力不能停。"一帶一路"搞了這么多年,好多國家跟中國關系不錯。臺灣問題上,多爭取這些國家的支持,能讓"臺獨"少點底氣。
在聯合國、世貿組織這些地方,中國得站穩腳跟。"一個中國"原則得靠國際背書。
其次,軍事準備必須充分。臺海演習得繼續搞,震懾"臺獨"和外部勢力。2023年的幾次軍演效果不錯,得保持這個節奏。美國航母再厲害,也得防著中國的反艦導彈、無人機群。打仗不能硬碰硬,得找準軟肋下手。
第三,經濟韌性要加強。
西方制裁肯定跑不了,中國得多跟東南亞、非洲這些地方做生意。不能把雞蛋全放一個籃子里。
內需得挖深,科技得突破。芯片、5G這些關鍵領域,不能讓人卡脖子。石油、糧食這些戰略物資得多攢點,真打起來供應鏈斷了也能撐一陣。
最關鍵的是,必須第一時間切斷外部援助。
臺海作戰主要靠海空力量,制海制空權一拿到手,外援就進不來了。這跟烏克蘭不一樣,人家有陸地邊界可以運武器。臺灣是個孤島,只要海空封鎖到位,基本就是甕中捉鱉。
當然,最理想的還是和平統一。兩岸一家親,血濃于水,沒有什么解決不了的問題。只要"臺獨"勢力不瞎折騰,大家坐下來好好談。香港、澳門回歸后的發展大家都看在眼里,臺灣回來也是一樣。
但話說回來,該有的準備一樣不能少。
正如那句老話:準備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
結語
說到底,臺海問題的核心從來不是武力對決,而是如何讓2300萬臺灣同胞真正回到祖國懷抱。
俄烏戰場的血與火告訴我們,任何輕啟戰端的冒險都會付出慘重代價,中國有足夠智慧避開俄烏那個坑。
面對臺海局勢的風云變幻,你覺得什么樣的解決方式最符合兩岸民眾的根本利益?
信息來源: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