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歷六月廿三,這天可不簡單。它隔著小暑不遠,卻自有一番沉穩(wěn)內(nèi)斂的氣質(zhì)。更妙的是,明日便是關帝誕辰——關羽,這位文武雙全、義薄云天的“關二爺”,自古便為民間敬仰。民間素有“六月廿三迎福納祥,六月廿四祈安保平安”之說。這兩日,許多老老少少都跟著祖輩流傳下來的講究忙活起來,或掃塵飾物,或備些應景小食,用一份虔心與熱忱給即將到來的關帝圣誕預熱鋪墊。
六月廿三,是怎生與關帝有關起來的?在民間流傳的說法里,六月廿四才是關帝誕日,大多地方講究提前一天準備、掃除、凈宅。關帝,全名關羽,三國時蜀漢名將,因其忠義誠信、武藝高強,被后人尊為“武圣”乃至“財神爺”。自明清開始,祠廟遍布南北,六月廿三、二十四前后便成了民間自發(fā)祭拜的時節(jié)。
比起那些盛大的歲時節(jié)日,六月廿三略顯低調(diào),但它卻有一種藏在細節(jié)里的溫潤光輝。翻翻宋人筆記,便能看到“六月祭圣關,家家凈掃門前地”。清代《帝京歲時紀勝》更描繪得有趣:京城無數(shù)門面在這天打掃陳塵,銅錢繪像,酒肴擺滿一案,實則“敬重忠義,圖個財?shù)摪部怠?。有的地方講究“六月不留舊塵”,屋里屋外,連屋檐下的蛛網(wǎng)也要一一撣凈,仿佛舊歲月的疲憊憂愁都被掃進院外的陽光里。
再說一個有趣的細節(jié),福建、廣東一帶的關帝廟,六月廿四常會有舞獅踏堂、擊鼓點將的慶祝儀式。民間素有“六月廿三掃塵除晦,廿四迎神納?!钡闹v究,寓意清除障礙,迎接順遂。還有一些老宅會掛上紅紙喜聯(lián),或貼上寫有“忠義千秋”字樣的門神像,既是祈福,也是提醒自己以誠待人,以義立世。
說起來關公廟里常見的那副對聯(lián):“桃園三結(jié)義,肝膽照人間;水淹七軍頭,義氣貫云天”,其實是北方關帝廟里的常客,鮮活生動地道出人對忠誠、正直的由衷敬佩。
六月廿三的故鄉(xiāng)味道:3種應時食物,家常做法記心頭
關帝誕和六月廿三這段時令,在飲食上也別有門道。老輩說:“祭圣非有酒肉,必得用心做幾樣時令飯菜?!痹燮胀ò傩眨苍S不講究滿漢全席,卻最講究那一口順應時氣的家常熱菜。
1. 荷葉飯
說起夏季“納福菜”,頭一份要屬荷葉飯。六月間正是荷葉碧綠如盤,清香濃郁。用新鮮荷葉包裹糯米飯,內(nèi)里可以家常搭配——咸蛋黃、臘肉、豌豆、干香菇、青豆都不忌。荷香滲入米粒,打開荷葉,清香撲鼻,軟糯鮮香,吃下去仿佛清風拂面,無甚油膩之氣,正適合暑熱時節(jié)。
家常做法很簡單:糯米提前泡發(fā)1小時,炒香臘肉、蘑菇、青豆,混合糯米,調(diào)入生抽、鹽,攪拌均勻,包入洗凈的荷葉,蒸40分鐘即可。無需花哨工藝,卻能喚起最質(zhì)樸的家鄉(xiāng)記憶。
2. 綠豆湯
時值小暑過后,高溫漸長,綠豆湯成了各家鍋里的常客。綠豆有顆粒分明的清亮模樣,煮成一碗湯,清涼甘甜,既解渴也安神。母親總說,祭祀日里“來碗甜綠豆湯,順利過一年”,其實更像是借著關公吉慶日送自己一個心安。
最簡做法:綠豆150克,洗凈泡一泡,冷水下鍋,煮開微火熬至綿軟,最后按喜好調(diào)入冰糖即可。小火慢熬,湯水清亮,一碗下肚,暑氣褪了大半。
3. 福餃子
老北京和關中一帶,六月廿三前后愛包餃子,叫“福餃”。關公以“福將”著稱,寓意來年順利吉祥。有的地方會在肉餡里偷偷下枚硬幣,據(jù)說誰吃著誰“轉(zhuǎn)運”,雖是游戲,但添了許多熱鬧氣氛。面皮搟薄,餡料多變,隨家人口味自行搭配。
常見做法是:豬肉剁細,拌入韭菜、蔥、生姜,調(diào)味,包成元寶狀。水開下鍋,煮到餃子漂浮起來即可。蘸點蒜泥醋汁,就是一口幸福。
這些菜肴不單講究“順時”,更寄托著人們對健康平安的祈愿——好的食物,就是口中的祝福。
2掃除,3準備——老輩的“六月廿三式”宜忌
民間相信,“六月廿三,屋凈人安”,關帝誕前夕,要做兩件掃除,三件準備,千萬不能含糊。
2掃除
1. 大掃屋內(nèi)外
不分城市還是鄉(xiāng)村,這天都要大掃一回。門口、廳堂、角落,床底柜后,連蛛網(wǎng)灰塵都不能落下,意為“除晦氣,迎新氣”。有的老人講究用艾蒿、桃枝蘸水“掃”,這一手可傳自古法,帶著點“迎財辟邪”的意思。
2. 清理前院與灶臺
院外草雜,灶臺油污都要清理,畢竟關公象征正氣與清廉,也怕“臟氣”沖撞。母親小時候最怕的就是端著水桶被濺了一身,可事后總覺得打掃凈了,心氣也亮堂不少。
3準備
1. 置辦三牲祭品或素食桌
不迷信也不要緊,但許多家庭會備些凈水、鮮花、時令水果,比如桃子、西瓜、李子。講究的用三牲(雞、豬肉、魚),素食也可用花生、糕點等,既是表示敬重,也是和睦團圓的象征。
2. 預備家宴好碗菜
無論祭祀請神或自己品嘗,一桌家菜是重頭戲。要以“順氣清淡”為主,避開腥膻油膩。荷葉飯、綠豆湯、清蒸魚、素炒藕片,既熱鬧又溫和。
3. 貼福聯(lián)、掛紅飾
還有些地方要貼福字、掛門神,或在灶臺貼上一張“保平安”的紅紙聯(lián)。窗臺系紅繩,寓意“福到運到”。小孩往往會被大人綁上一根紅手繩,說是“驅(qū)邪增?!薄?/p>
值得說道的忌諱有三:
1. 忌在當天剪頭發(fā)、剪指甲。舊俗說易“損氣運”,實際上則是提醒人們在節(jié)令日常,稍作靜心和儀式感。
2. 忌口出埋怨惡言。節(jié)日里多一句好話,溫和待家人,即便有些小摩擦,也暫且拈花一笑,生活會自然順暢許多。
3. 忌亂倒垃圾。垃圾要由院內(nèi)集中掃好,等祭拜后統(tǒng)一倒出,不要隨意朝門外潑水倒塵,以免“福氣隨污水流走”。
看似迷信,其實都是古人借節(jié)日,讓家庭成員彼此關照、心意相通,使物理的“掃除”變成心靈的自省和溝通。懷著敬重的心整理房間,親手備下一桌飯菜,也許就已經(jīng)把生活打理得有滋有味了。
六月廿三,夏蟬鳴唱,屋里窗外忙碌的人們,其實都不過是用雙手修整著日子的模樣。在節(jié)令面前,我們且埋頭掃塵,且抬頭祈福。比起宏大的儀式,最珍貴的,是一家人齊心打理生活的熱絡和溫暖。那些掃掃擦擦、洗滌炊煙、煮一鍋合時的新飯的碎碎念念,正是歲月最溫柔的注腳。
生活如粥,需慢火細熬;家和日順,靠勤懇經(jīng)營。六月廿三前的“2掃除,3準備”,不是負擔,而是人和家互道平安的悄悄話。這種老輩人的儀式感,才是我們?nèi)粘V凶钣蟹至康氖刈o。
愿這個六月廿三,每一戶人家都能收拾出一個清爽的小宇宙,預備一桌可口的飯菜,和和氣氣過一日小節(jié)令。也許你忙碌于瑣碎日常,不妨在今日靜下心來,給家里添一抹清新,也給歲月添一味淡香。
“日子有節(jié),如水有岸;人心安處,自有歸航?!毙屡f歲月磨合交映,我們守著流轉(zhuǎn)的時令,也就守住了生活的底氣和煙火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