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失荊州后,蜀漢國運急轉直下。如果當初劉備換個人去守荊州,是不是事情的結果會大不一樣?
如果讓馬超駐守荊州,他會不會是那個能扭轉局勢的人。
荊州的戰略位置在三國時期堪稱“兵家必爭之地”。它地處長江中游,連接南北、貫通東西,既是蜀漢向外擴展的橋頭堡,又是防守曹魏和東吳的屏障。
劉備在赤壁之戰后拿下荊州,可以說是咸魚翻身的關鍵一步。隨后,他著手安排人手來駐守這個重要的地方。
選將是個技術活。劉備經過一番思考,最后把任務交給了他的三弟關羽。
關羽的武藝,那是三國公認的頂尖水平,赤壁之戰中他在華容道截殺曹操也讓人印象深刻??申P羽雖勇,卻未必適合鎮守荊州這個復雜的地方。
關羽的性格是個大問題。他那種高傲的態度,別說對敵人,就連對自己人都不客氣。
比如,蜀漢五虎上將的名單里,關羽對黃忠的態度就很冷淡,甚至公開表示不滿。黃忠是老將,雖說年紀大了,但戰績斐然。
關羽卻覺得黃忠配不上和他平起平坐,頗有點“我天下第一”的架勢。
關羽對東吳的態度更是讓人捏把冷汗。劉備和諸葛亮一直以來的策略是聯合東吳,共同對抗曹魏。
這種大局觀在三國亂世里非常重要,可關羽偏偏不買賬。他和東吳的幾位重要人物,比如魯肅、呂蒙、諸葛瑾,關系都搞得很僵。
尤其是孫權派人提議聯姻,希望拉近兩國關系時,關羽一句“虎女安能嫁犬子”直接把孫權羞辱了個徹底。這種話,換誰都得窩火。
孫權心里估計早就打定主意,遲早要和關羽算賬。
而且關羽在荊州期間,和曹魏的關系也很緊張。他一意孤行地出兵襄樊,雖然一度取得勝利,但后續的反擊讓他陷入了更大的困境。
更糟的是,他沒有處理好和東吳的關系,最終導致孫權偷襲荊州,關羽兵敗被殺。
如果換個人來守荊州,比如馬超,會不會情況就不一樣了呢?馬超有幾個關鍵特點,讓人覺得他可能是更合適的人選。
首先,馬超的武藝和能力不輸關羽。曹操曾評價他“有呂布之勇”,這話可不是隨便說的。
馬超在西涼時打出了“神威天將軍”的名號,可見他的個人戰斗力和軍隊統率能力都相當強。如果讓他帶兵守荊州,東吳和曹魏恐怕都會忌憚三分。
其次,馬超的性格比關羽穩得多。關羽高傲,馬超則更懂得審時度勢。
他雖然武藝高強,但并沒有關羽那種“目中無人”的毛病。馬超在蜀漢屬于“后來者”,不像關羽那樣有和劉備的兄弟情加持。
所以他對劉備既尊敬又謹慎,不會隨意挑戰劉備的權威。換句話說,馬超更聽話。
這就帶來一個重要優勢:馬超不會貿然行動。如果讓他駐守荊州,他會嚴格執行劉備和諸葛亮的命令,集中精力守城,而不是像關羽那樣擅自出兵襄樊,導致兵力分散、后方空虛。
再者,馬超對東吳的態度也不會像關羽那么激烈。雖說馬超和東吳之間沒有什么深厚的情誼,但他至少不會主動挑事。
關羽那句“虎女安能嫁犬子”直接把東吳推到了敵對的一邊,而馬超不會做這種“火上澆油”的事。如果兩國關系能保持緩和態勢,荊州的局勢就不會那么被動。
當然,馬超也有不足之處。他并不是蜀漢的核心成員,劉備對他的信任度可能不如對關羽那么高。
因此,劉備可能不會給他太大的權力。可這反而可能是個好事。
馬超在荊州的任務就是死守,不需要多大的自主權,也不需要主動出擊。這樣一來,他就能專注于穩定荊州的防線,而不是讓情況變得復雜。
總的來說,如果讓馬超守荊州,可能不會像關羽那樣打破和東吳的聯盟,也不會貿然進攻襄樊。即使最終荊州還是保不住,至少蜀漢和東吳的關系不會徹底崩盤,劉備也不會因為關羽的失敗而急著發動東征,導致自己兵敗夷陵。
參考資料:[《三國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