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清算!宗馥莉開始改公司名,業務架空娃哈哈,私生子太像宗老
2025年7月16日,香港高等法院一場遺產訴訟聽證會將娃哈哈集團推向輿論漩渦。現任董事長宗馥莉被三名自稱“同父異母弟妹”的宗氏后人起訴,要求凍結18億美元資產并追討21億美元信托權益。這場涉及340億遺產的爭奪戰,揭開了宗慶后家族隱秘的權力版圖——宗馥莉正通過系統性操作重構企業架構,而私生子的突然現身更讓這場權力博弈充滿戲劇性。自2024年8月正式接任董事長以來,宗馥莉啟動了一場靜悄悄的“去娃哈哈化”運動。貴陽娃哈哈昌盛飲料有限公司、成都娃哈哈昌盛飲料有限公司等12家子公司在兩個月內完成更名,企業名稱中的“娃哈哈”字樣被統一替換為“宏勝”。這一動作被市場解讀為對宗慶后時代的刻意切割——“昌盛”二字暗含三房幼子宗繼盛的名字,而“宏勝”是宗馥莉與母親共創的品牌,象征其獨立掌控的商業版圖。在更名背后,是更深刻的業務重構。2024年11月起,娃哈哈14個北方市場的經銷商合同主體從娃哈哈集團變更為宏勝飲料集團。到2025年,所有經銷商協議中的銷售利潤分配條款被修改,原本歸屬娃哈哈集團的收益轉而進入宏勝體系。這種“體外循環”模式導致娃哈哈集團營收占比從2023年的68%驟降至2025年的34%,傳統業務幾成空殼 。更耐人尋味的是宗馥莉對生產體系的改造。2025年初,沈陽榮泰、大理飲料等18家非宏勝系工廠被關停,這些工廠大多由二房杜建英通過離岸公司控制 。與此同時,宏勝集團在天津、成都等地新增30條生產線,并接管12省經銷商渠道,形成從生產到銷售的閉環 。這種“關停舊廠、新建宏勝”的策略,被業內人士視為對宗慶后時代利益格局的徹底清算。隨著遺產訴訟深入,宗慶后隱秘的家族網絡逐漸浮出水面。三名原告中,宗繼昌、宗婕莉早在2022年就進入娃哈哈體系,分別擔任沈陽榮泰、大理飲料等公司董事 。而年紀最小的宗繼盛雖未公開露面,但其生母——娃哈哈前管家的特殊身份引發熱議。2025年7月,原告方申請調取宗慶后2023年在浙一醫院的血液樣本進行DNA鑒定,若結果確認親子關系,將直接動搖宗馥莉的繼承根基。這場家族紛爭的核心人物杜建英,正通過離岸公司施加影響力。作為宗慶后長期伴侶,她雖于2008年退出娃哈哈董事會,卻通過香港榮泰等公司持續控制陜西乳品、沈陽榮泰等子公司股權 。2025年7月曝光的工商信息顯示,杜建英實際控制的三捷投資集團,仍持有娃哈哈體外循環體系中37%的股權,這些資產可能成為遺產分配的關鍵籌碼 。法律層面的博弈同樣激烈。宗馥莉出示的2020年遺囑存在程序瑕疵——見證人僅為娃哈哈高管,無家族成員在場,其法律效力遭到原告質疑 。而原告提交的信托文件顯示,宗慶后曾承諾設立21億美元離岸信托,每人分配7億美元,但該信托因資金未完全注入而存在爭議 。香港法院已將裁決延期至2025年9月,杭州中院的股權訴訟也陷入僵局 。市場對這場紛爭的反應立竿見影。2025年7月,山東、河南、江蘇三家省級代理商暫停進貨,明確表示“股權變動風險不可控” 。娃哈哈股價在一周內下跌12%,市值蒸發超百億。更嚴峻的是,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度開始動搖——第三方調研顯示,68%的受訪者表示“家族丑聞影響購買意愿” 。面對壓力,宗馥莉展現出鐵腕風格。2025年5月,她推動“娃哈哈”商標從集團轉移至宏勝旗下公司,雖因國資方介入未能完全實現,卻釋放出品牌重構的信號 。與此同時,宏勝自有品牌“KellyOne”加速擴張,推出定價30元的定制果蔬汁,試圖突破娃哈哈10元價格天花板 。這種“去娃哈哈化”與“宏勝獨立化”的雙線策略,正在重塑中國飲料行業的競爭格局。這場橫跨商業、法律與家族倫理的多重博弈,暴露出中國民營企業傳承的深層困境。當宗馥莉在法庭上強調“企業現代化改革”時,原告方則以“血緣正義”為武器展開反擊。隨著香港法院9月裁決臨近,這場涉及340億資產的爭奪戰,不僅將決定娃哈哈的未來,更可能成為中國家族企業遺產分配的標志性案例。在商業理性與人性本能的碰撞中,宗慶后留下的商業帝國正經歷最嚴峻的考驗。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