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考進重點高中的四類娃,老師給大家分析一下,哪四種娃有可能進入重點高中哈。現在幼兒園、小學、初中的家長都聽好了。
第一類娃,是重點高中最喜歡的,叫競賽娃。每個重點高中都對這類娃青睞有加,比如搞數學競賽、物理競賽、信息學奧賽的。不過這類娃數量非常少。
在現在的中考政策里,哪部分娃最多且最受重視呢?是走自主招生賽道的。像杭二、學軍這些學校,都有自主招生的名額。自主招生的娃分為三類,即藝術類、體育類,其中最多且最好的是科技類。
這類娃有幾個特征:
第一個特征是從幼兒園就能看出學習能力很強,學東西很快;
第二個特征是家長一般從小就開始規劃。舉個例子,如果想通過自主招生被錄取,很多孩子五年級就把初中數學學完了。為啥呢?
因為人家天賦好、聰明,到了初中就會參加初中數學聯賽。這種娃從幼兒園開始,家長的目標就很堅定,絕不是中途才開始規劃,而是實實在在朝著競賽路線前進。但這類情況很少,就拿浙江地區來說,每年自主招生名額僅占5% 。
比如說學校招700個人,可能只有幾十個人是通過自主招生進來的。有些自主招生的名額早就被預定了,比如初一參加某個比賽拿到一等獎之類的,學校電話就來了,直接招走。
上次有個家長跟我說他有個煩惱,不知道該怎么選。我問什么煩惱,他說他家孩子初一,接到了鎮海中學的電話,說讓孩子高一進他們的創新班,要等兩年;同時又接到當地最好重點高中的電話,說孩子初二就可以過去。家長問我該選哪一個?
我說這是幸福的煩惱,只能家長根據孩子的能力,看孩子適合哪個賽道來決定。因為有些學校主打競賽賽道,走的不是高考路線,學生很多早就被保送去清北了。所以對于這批家長來說,要清楚自家孩子適合的正確賽道是什么。
第二類娃,嘗試通過自主招生走競賽路線,但發現競爭不過那些頂級的競賽娃,怎么辦呢?那就退而求其次,不走競賽通道,而是走另外一種自主招生途徑,一般是看一模成績。這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說一模模擬考能考到570分、565分以上(每個重點高中對一模成績的要求線不一樣,有高有低,得看學校要求)。如果考得特別好,學校就會聯系你,后續再通過自主招生的流程進入學校。
像我兒子就不是走競賽路線,而是一模、二模考得好,通過自主招生進去的。所以嚴格來說,這兩類娃都提前搞過競賽,進行過早培優。前面一類初一初二就被定走了,后面這批初三因為一模、二模考得好也能走。
第三類娃沒有走過競賽路線,但自身綜合能力比較強,也很聰明,只是家長沒讓孩子走競賽這條路,但這并不代表孩子能力不行。他們走的主要賽道是靠校內競爭排名,我們叫分配生。
在浙江,分配生名額占70% 。比如說學軍中學,會把70%的名額分配到各個初中。像有的初中能輪到3個學軍中學的名額,有的可能是4個,每個初中都會分到不同數量的名額。
對于第三類學生來說,就是要沖擊校內排名。比如在自己學校里能排到前三名,就有可能獲得學軍中學的分配生名額。所以這類娃綜合優勢很強,一直走這個路徑。
還有第四類孩子,他們穩扎穩打,專注校內學習,不走競賽路線。他們基礎扎實,計算過關,做題仔細認真。只要題目難度不超過中考太多,他們都能應對。
所以各位家長,如果想讓孩子考上重點高中,就得找一條適合自家孩子的路徑。我再說一遍,天賦異稟、非常聰明的孩子可以嘗試走競賽路線,雖然這類孩子不多;第二類,退而求其次,去沖擊一模成績,爭取在本區排名靠前,之后再沖擊分配生名額。所以作為家長,想讓孩子進重點高中,確實得花點心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