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6日上午,銀行管理課程虛擬教研室建設研討會暨銀行數字化轉型論壇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文澴樓同聲傳譯會議中心舉行,由陳思翀、白小瀅、董志華三位學者聯合主編的《數字技術與現代銀行業導論》在會議上正式發布。該書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面向金融學類專業本科生、研究生及銀行從業者,系統闡釋數字技術與銀行業融合發展的理論框架與實踐路徑。
《數字技術與現代銀行業導論》教材的編寫背景在于政策導向、行業變革和人才培養需求。在數字經濟國家戰略深入推進的背景下,金融業數字化轉型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抓手。2024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聯合印發《推動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加快金融業數字化轉型、服務數字經濟和促進數實融合的目標要求。與此同時,銀行業面臨息差收窄壓力(2025年1季度息差收窄至1.43%),零售與財富管理轉型成為行業共識。教材編寫團隊結合新文科建設要求,針對應用型復合型金融人才培養需求,融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與金融教育,借鑒波士頓咨詢“銀行數字化經營金三角”理論及建設銀行ITBP團隊實踐經驗,構建了兼具理論深度與實踐價值的知識體系。
《數字技術與現代銀行業導論》教材包括十二個章節,分為理論基礎、數字技術、應用場景三大核心板塊。理論基礎板塊包括金融體系中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商業的銀行資產負債表管理、凈息差管理等核心知識。數字技術板塊系統講解了金融科技與銀行業數字化轉型、商業銀行大數據應用、機器學習、非結構化數據挖掘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應用場景板塊聚焦數字普惠零售業務、對公業務數字化協同、ESG實踐以及數字政務、新市民與養老金融服務等現實問題。
《數字技術與現代銀行業導論》教材特色在三個維度得以彰顯:思政性與時代性并重、前沿性與交叉性融合、實踐性與應用性突出。思政性與時代性強調了金融工作的政治性與人民性需要專業性作為支撐,教材將知識培養、能力培養與素質培養有機結合。前沿性與交叉性表現在學科研究新進展與數字技術新趨勢深度融通,教材提出“GTC”(Global、Technology、Climate)是影響金融發展的三種最重要的力量的新視角,深入分析ABCD(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GBC(Government端鏈接、Business端賦能、Consumer端突圍)對商業銀行“不可能三角”的突破,重新定義規模經濟與范圍經濟(陳思翀,2023)。實踐性與應用性體現在行業真實案例與一線實踐經驗生動呈現,教材收錄行業真實案例與一線實踐經驗、系統呈現商業銀行數據挖掘流程,從而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銜接。
《數字技術與現代銀行業導論》教材得到了眾多專家的認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特聘教授、原中國建設銀行董事會秘書陳彩虹認為,該書“不僅具有重要的數字技術與現代銀行關聯的專業價值,更具有方法論的價值,值得隆重和高調推崇”。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副院長彭俞超給予該書高度評價,“以前沿的理論框架與豐富的實踐案例為讀者提供了理解數字技術與銀行業融合的必備指南,兼具學術價值與實踐意義”。中山大學商學院劉巖副教授給予強烈推薦,認為該書是“AI時代第一本銀行管理教材,也是第一本面向AI應用的銀行管理教材”。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徐明東指出,《數字技術與現代銀行業導論》“是數字智能化時代的商業銀行管理人才培養領域很好的探索性前沿教材”。
最后,編寫組向北京大學出版社的曹月、裴蕾、張昕老師以及陳彩虹教授表示誠摯感謝。《數字技術與現代銀行業導論》作為教育部首批銀行管理課程虛擬教研室建設教材系列成果,獲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校級本科教材立項(JC2023003)、數字技術與現代金融學科創新引智基地(B21038)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71973152)資助。
(學生記者 袁飛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