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全集》里講:“舉頭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
人這一生,可以不信鬼神,但不能不敬畏因果。
有些事,做了就是給自己埋禍根;有些錯,犯了就是給自己折福報。
再聰明的人,若失了德行,終究會自食惡果;
再厲害的人,若壞了良心,遲早會遭天收。
今天要說的這三件事,一旦做了,報應遲早會來,誰也躲不掉。
1、對父母不孝的事情,不能做
《圍爐夜話》有言:“百善孝為先。”
孝道是刻在中國人骨子里的根,父母是我們來到這世上的第一重緣,也是我們福報的源頭。
你對父母的態度,藏著你人生的溫度,也藏著命運的走向。
對父母刻薄的人,就算一時風光,也難掩骨子里的涼薄,這樣的人,福氣早晚會被自己耗盡。
北宋名相寇準,年少時家境貧寒,母親含辛茹苦供他讀書,常常夜里縫補到天明,省下油燈錢給他買筆墨。
寇準考中進士后,官至宰相,卻漸漸忘了母親的恩情。
他終日宴飲作樂,對前來投奔的母親冷眼相待,嫌她衣衫襤褸丟了自己的臉面,只給了些碎銀就趕她回鄉。
母親在途中染病,臨終前還攥著寇準兒時穿過的舊衣流淚。
后來寇準官場失意,被貶雷州。
寒冬臘月里,他獨居破屋,無衣無食,恍惚間看到母親縫衣的身影,才想起當年母親把熱粥讓給他,自己啃凍窩頭的日子。
他痛哭著捶打自己,可再也換不回母親的笑容。
最終,這位曾風光無限的宰相,在孤獨悔恨中病逝,連一口像樣的棺材都沒有。
《圍爐夜話》有言:“孝悌之至,通于神明。”
孝順父母,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你今日如何對待父母,明日你的子女就會如何對待你。
天道輪回,從不會虧待孝順之人,也絕不會放過不孝之徒。
人這一生,最大的虧欠,永遠是父母。
他們養你小,你若不養他們老,天理難容。
對父母不孝的人,朋友不敢深交,伴侶不敢托付,子女不敢信任。
父母是我們的福田,對父母的每一分好,都是在為自己積福。
2、對婚姻背叛的事情,不能做
俗語說:“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
婚姻是兩個人許下的諾言,是柴米油鹽里的相濡以沫,更是風雨同舟的契約。
背叛婚姻的人,看似一時痛快,其實毀掉的是自己的后半生。
近代畫家徐悲鴻,與妻子蔣碧微曾有過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
蔣碧微為他背棄家庭,隨他遠赴重洋,在他窮困潦倒時變賣首飾支持他作畫。
可當徐悲鴻聲名鵲起后,卻愛上了年輕的學生孫多慈,開始對蔣碧微冷暴力,甚至在報紙上刊登聲明,斷絕與她的關系。
蔣碧微心碎之后,獨自撫養孩子,嘗盡人間冷暖。
而徐悲鴻的晚年并不順遂,他與孫多慈的感情因外界壓力無疾而終,再婚后生活也矛盾不斷。
臨終前,他看著墻上自己為蔣碧微畫的肖像,淚流滿面,喃喃自語:“我對不起她。”
這段背叛的過往,終究成了他人生中抹不去的污點。
俗話講:“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
婚姻不是兒戲,它考驗的是一個人的品性。
婚姻的本質,是忠誠與敬畏。
對伴侶忠誠,不是束縛,而是對自己負責。
背叛婚姻的人,表面上是背叛了伴侶,實則是背叛了自己的承諾,背叛了做人的底線。
人在做,天在看,背叛婚姻,終究會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
3、對朋友損人利己的事情,不能做
《勸世文》說:“欺人是禍,饒人是福。”
朋友是人生路上的同行者,真心相待,才能走得長遠。
若為了一己私利,算計朋友、過河拆橋,最終只會眾叛親離,寸步難行。
戰國時期,龐涓與孫臏本是同門師兄弟。
龐涓先下山,成為魏國大將,風光無限。
后來孫臏投奔他,他表面熱情,內心卻嫉妒孫臏的才能。
于是,他設計陷害孫臏,挖去其膝蓋骨,使其成為廢人。
孫臏裝瘋逃到齊國,被齊威王重用。
最終,在馬陵之戰中,孫臏設伏,龐涓兵敗自刎。
臨死前,他悔恨道:“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論語》有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做人,要懂得換位思考。
你若希望朋友真心待你,就先要學會真心待人。
損人利己的事做多了,福氣也就耗盡了。
朋友之間,貴在真誠,講究的是真心換真心,你為對方著想,對方才會為你鋪路。
這世上最愚蠢的事,就是為了眼前利益,出賣真心待你的人。
《太上感應篇》有言:“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人這一生,福報是自己修的,禍患也是自己招的。
對父母不孝,婚姻不忠,朋友不義,這三件事,一旦做了,報應遲早會來。
再大的本事,也敵不過因果;再高的地位,也逃不過天理。
做人,可以不信鬼神,但不能不敬畏良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