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有言:“水深則流緩,人貴則語遲。”
真正有本事的人,往往沉穩低調;
而沒本事的人,卻總在細節處暴露自己的淺薄 。
他們未必能力不足,而是被一些毛病困住了手腳,最終蹉跎了歲月,辜負了自己。
一個人有沒有出息,其實一看便知,那些沒本事的人,身上大多有這3個毛病。
1、話鋒太利,常逞口舌之快
《醒世恒言》里講:“舌為利害本,口是禍福門。”
言語能傷人,也能傷己。
有些人本事不大,嘴上卻從不饒人,遇事必爭高低,無理也要辯三分。
殊不知,逞一時口舌之快,只是占了一時上風,不知不覺間已招來禍患。
人心是相互的,你用言語傷人,他人便會避之不及。
日子久了,身邊的人越來越少,人生的路也就越走越窄。
晚清名臣曾國藩年輕時,也曾因言辭犀利吃過虧。
他初入翰林時,自恃才高,常對同僚的文章指指點點。
有一日,曾國藩公開批評某位老學究的文章“迂腐不堪”。
對方表面不動聲色,卻在背后聯合幾位官員,處處給他使絆子。
這樣的性格導致曾國藩在翰林院舉步維艱。
此后,他與人交談時,必先斟酌言辭,即便對方有錯,也委婉提醒,留足情面。
正是這一改變,讓他逐漸贏得人心,最終成為一代中興名臣。
荀子所言:“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之言,深于矛戟。”
話,是擋災的墻,也是惹禍的根。
有本事的人懂得適時沉默,不爭無謂的對錯,不揭人短處,不逞一時之快。
人生在世,修一張克制的嘴,遠比練一張鋒利的舌更重要。
言辭留三分柔和,行事讓一步寬容,未來的道路方能愈發順暢。
2、眼界太窄,總貪蠅頭小利
《增廣賢文》里講:“貪他一斗米,失卻半年糧。”
世上最虧本的買賣,莫過于為了眼前的小利,放棄長遠的福報。
有些人,一輩子困在眼前的得失里,結果錯失了更大的機會。
他們被短視蒙蔽了心智,活成了井底之蛙。
民國時期,上海灘有位商人,經營著一家布行,生意本不錯。
一次,他從鄉下收購了一批上等絲綢,成本極低,若按市價出售,利潤可觀。
可他覺得還不夠,便在絲綢里摻入次品,以次充好,短期內確實多賺了一筆。
然而,紙終究包不住火,顧客紛紛退貨,他的信譽一落千丈。
后來,同行們紛紛轉型做洋布生意,他卻因貪戀眼前的小利,不肯冒險,最終被時代淘汰,布行倒閉,晚年潦倒。
反觀他的競爭對手,雖早期利潤微薄,卻因誠信經營,積累了口碑,后來抓住機遇,成為行業巨頭。
《圍爐夜話》中說:“人品之不高,總為一利字看不破。”
人這一生,不怕沒錢,而是怕沒格局。
有人多拿了一點東西,少出了一點力,或者在小事上占了別人的便宜,就覺得自己賺了。
殊不知,他們總盯著眼前的三瓜兩棗,就會錯過未來的金山銀海。
有出息的人,未必比別人聰明,但他們懂得,讓利,才能得利;舍小,才能成大。
做人,眼界要放長遠些,這才是人生真正的智慧。
3、心氣太浮,易被情緒牽絆
《格言聯璧》有言:“性躁心粗者,一事無成;心和氣平者,百福自集。”
人這一輩子,難免遇到糟心事,成大事者,懂得控制情緒。
一個人如果讓情緒牽著鼻子走,只會把小事鬧大,把好事搞砸。
三國時期的關羽,武藝高強,戰功赫赫,卻心氣浮躁,容易被情緒左右。
孫權曾派使者為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這是鞏固孫劉聯盟的好事。
關羽一聽到消息,就因看不起孫權,當場發怒,對著使者破口大罵:“虎女焉能嫁犬子!”
這話傳到孫權耳中,孫權氣得拍案而起,原本搖擺不定的他,當即決定與曹操聯手對付關羽。
后來,關羽北伐襄樊,孫權派呂蒙偷襲荊州,導致關羽后路被斷。
面對重重困境,關羽被情緒沖昏頭腦,他不聽勸告,執意率軍反攻。
結果關羽中了呂蒙的埋伏,兵敗被俘,最終丟了性命。
一代名將,就這樣因情緒失控,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
弘一大師說:“怒時之言多失體,過后悔之已無及。”
情緒是心魔,你不管控它,它就會吞噬你,讓你做出后悔莫及的事,損耗你積攢的福報。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若事事計較,處處抱怨,只會讓自己困在負能量的牢籠里。
不如在情緒涌來時,給自己一個緩沖的余地,穩得住心,才能成得了事。
老話說:“福禍無門,惟人自召。”
命運,藏在一個人的言行舉止里。
話鋒太利,傷人傷己;眼界太窄,困住前程;心氣太浮,難成大器。
智者能管住嘴、放大格局、穩住心,福氣自然會越聚越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